最近,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點評郭美美事件時說了一句話:“丑聞是丑聞制造者的通行證”,既有針對性,也頗具哲理。
所謂郭美美事件,發(fā)生于今年6月20日。當時有個叫郭美美的人在微博上炫富,并聲稱自己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yè)總經(jīng)理,隨之引起了軒然大波。后經(jīng)調查,郭美美確有其人,是個20歲的女孩,但她與紅十字會毫無關系,其職務純屬自己的編造。然而郭美美并沒有因此出現(xiàn)什么麻煩,反而迅速躥紅,頻頻高調接受采訪,她本人還成立了工作室團隊,有了經(jīng)紀人,宣稱要向娛樂界進軍。
因制造丑聞(或緋聞、惡聞)而躥紅的人過去也有,但郭美美躥紅時間久、強度大、影響廣泛。這與當今網(wǎng)絡的發(fā)達有極大關系,但內(nèi)在原因還是某些人觀念出了問題。在他們看來,是非、榮辱可以不分,只要求得轟動、刺激,吸引大眾的目光就行,于是制造了丑聞(或緋聞、惡聞),并因此而出名。很多制造者想的還有出名之后的利益。
這就不能不又說到郭美美事件。8月3日,某衛(wèi)視播出專訪郭美美母女的錄像。令人奇怪的是,主持節(jié)目的并非該臺人士,而是一名經(jīng)濟學家,香港某大學的知名教授。更奇怪的是,這名教授、經(jīng)濟學家在采訪結束前竟離開主題,突然問郭家母女:“那么下一步做什么?”郭美美的母親當即回答:“應該會走娛樂圈吧?!迸畠航o社會制造了那么大的麻煩,當媽媽的理應幫助她誠懇道歉,挽回給社會帶來的不良影響,但郭母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急于要讓女兒走娛樂圈,這是突發(fā)奇想,還是早有策劃?果然,十幾天后的8月15日,郭美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團隊;9月1日,其代言的網(wǎng)絡主題曲也上了線。這一切,不能不讓人對那次專訪也產(chǎn)生懷疑:難道它也是這個策劃的一部分?
最近,某家時尚雜志封面刊登了郭美美的寫真照片,還發(fā)表了專訪文章,說“郭美美從未想做全民公敵”。時至今日,還在為丑聞制造者宣傳與辯解,無疑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在繼續(xù)炒作,理所當然引來了一陣陣批評的聲浪,責問其“有沒有道德底線”?
筆者想說的是,郭美美炫富、撒謊,制造了負面效應極大的丑聞,其行為的確非常錯誤,但她畢竟是一個20歲的女孩,城府可能沒有那么深,起初的招數(shù)可能也沒有那樣高,而之所以能“一舉成名”,“紅”遍大江南北,很大的責任在于某些媒體。這不是說媒體不應該報道這件事,而是要考慮如何報道才能避免產(chǎn)生負面效應。按理說,對于郭美美的行為,媒體應給予必要的批評與幫助,并且注意分寸的拿捏,適可而止。但是人們看到,有的媒體充滿獵奇之心,甚至是同情與憐惜,不斷地炒作。于是乎,郭美美“因禍得?!保闪思t人。
媒體要把握導向。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新聞媒體,對個人行為的報道,應該恪守媒體應有的原則,不能只追求“新聞賣點”、轟動效應,而不問是非、榮辱。此次郭美美事件的報道,某些媒體確實需要好好反思。(福建日報)
- 2011-08-19從故宮丑聞想到法國博物館管理
- 2011-08-11“丑聞”常見 謝罪或辭職者罕見
- 2011-07-21從竊聽丑聞看西方媒體的權利邊界
- 2011-06-16玩微博不小心就玩出了性丑聞
- 2011-05-24卡恩丑聞的另一種猜想
- 2011-04-29央企丑聞迭出,國資委不能沉默
- 2011-04-22老人拜縣長:佳話?丑聞?
- 2011-04-18撤“丑聞官員”不該是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