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2015全國各地高考作文試題的公開,不少人發(fā)現(xiàn)今年考題的一大特點:來源于現(xiàn)實。比如重慶卷的《等待》來自2年前的一條熱門微博;而新課標全國一卷的“孩子舉報老爸(材料作文)”也有新聞原型。昨日,這個新聞原型被人肉出來,遭大批高考生惡語相向。
???作文原型遭“人肉”,問題出在高考外
?? 顧昀
作文考試不理想,卻把氣撒在所謂新聞原型上,想想也是“醉”了。且先不說這道作文題出得好不好,以現(xiàn)實生活作為考試題目,本身沒有什么問題。這類來源于現(xiàn)實的題目,往往是對生活現(xiàn)象的提煉,并不具有唯一指向性。何況,遭遇網暴的當事人已否認自己是作文題中的“小陳”,請求@湖北高速交警出面澄清。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仍吐槽“三年的努力,就是因為你和你爹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打電話給毀了”,這簡直就是無理取鬧。
當然,這些大肆攻擊當事人的網友,未必都是應屆高考生。不管怎么說,這種做法都是非常不妥的,涉嫌違反網絡相關規(guī)定,是對當事人的人格侮辱。若當事人認為有必要,可對涉嫌侵害自己名譽權的網友進行舉報,或者提起法律訴訟。對于網絡暴力行為,就該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才能阻止有些人為所欲為。
為何那么多人把氣撒在當事人頭上呢?這說明,部分考生作文考試失利,可能是平時接受的作文訓練有問題。以社會現(xiàn)實素材寫信,其實并不復雜,只不過是題型有所變化而已。在填鴨式教育背景下,許多學生只會一板一眼地按照教材或根據老師教的辦法學習,不懂得觸類旁通,作文寫作的基礎不扎實,所以碰到靈活一些的題目,也就難以應對。
這還可能和部分學生成長環(huán)境有關。許多學生從小到大一直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成長,平時“不讀書不看報”,很少參加社會事務,對外部世界缺乏必要了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如此,反而不利于提高學習質量,一旦在考試中碰到鮮活的題目,就可能發(fā)揮失常。在作文上丟分,有人難免感到懊惱,從而把氣撒在錯誤的對象頭上。
一道高考作文題,暴露了部分網友人格和知識上的缺陷。這場網絡暴力事件所揭示的問題,已超出高考作文題以外。中學教育不是為了培養(yǎng)“應試機器”,注重人格培養(yǎng),讓學生學到做人的道理,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成功的。(京華時報)
人肉高考作文原型是應試教育惹的禍
濱兵
高考作文有新聞原型,本是尋常事,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高考作文是接地氣的。然而,沒想到的是高考作文原型竟然遭到考生的“人肉”,甚至遭到不斷謾罵,這是出乎我們意料的。但是,如果只指責學生的道德素質差,卻恐怕是打錯了靶子。說到底,還是應試教育惹的禍。
“孩子舉報老爸”是出于安全考慮,而且是借此“教育”老爸,畢竟老爸不聽家人的勸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既是一種無奈的做法,也是一種充滿智慧的做法,理應受到肯定。之所以遭到考生的惡語相向,并非是學生覺得“孩子舉報老爸”有什么不對,而是因為“練了3年的議論文,就因為你舉報你爸要寫信”。換言之,是因為從高一到高三,練的都是議論文,而且可能花大量的時間練習套作,現(xiàn)在突然作文變成了寫書信,因為沒有練過或是很少練,覺得自己不會寫,因此,就將氣全撒在別人身上。
作文本是我手寫我心,而不是套用借用別人的習作,因此,不管什么樣的作文題目,不管什么樣的作文形式,只要本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寫的原則,就能夠寫好。其實,作文題目怎么出,這本與作文新聞原型沒有半毛錢關系,自己不會寫書信,與人家何干,憑什么將氣往別人身上撒?
人肉高考作文新聞原型有違法的嫌疑,而謾罵別人更是違法,作為高考生,不管是否進入大學,都應該尊重別人的人格尊嚴,都應該敬畏法律,動輒罵人,絕不是位好公民。
這些考生的表現(xiàn),無疑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為了求得高考高分,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千方百計做練習,只要能夠提高考分就去做,而學校更是將學生的分數(shù)放在首位,對學生道德、法律方面的教育卻很少,甚至是一片空白。為了獲得高考高分,連人格都扭曲了,這是令人悲哀的。這樣的學生即便是考上了大學,也是令人擔憂的。
高考作文新聞原型遭人肉應引起高度警惕,這樣的行為應該得到警告,但在喧嘩之后,只要應試教育仍然嚴重,這種“遷怒”難免還會發(fā)生。(北京青年報)
吐槽高考作文是對教育改革的期待
王丹
2015年高考已經結束,高考作文引爆的全民吐槽仍在狂歡中。其中,新課標I卷“女兒舉報老爸”、山東卷“絲瓜藤和肉豆須”、安徽卷“蝴蝶翅膀顏色”被網民票選為最奇葩作文題前3名。有網友直呼,“高考作文題在任性的道路上已越走越遠”“命題老師皆已升級為段子手”。
網友結伴吐槽高考作文,吐槽的是作文題,又不僅僅是作文題。吐槽高考作文,是不少人的“致青春”。他們對高考作文的戲說辣評,也是對自己曾經努力奮斗的青春歲月的祭奠或懷舊。畢竟,在不少國人心中,高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禮,是人生中的那關鍵一躍。不少吐槽帖以“我當年高考”開頭,憶往昔,懷舊情濃。這些高考過來人在對高考作文的“一年三天黑”中,完成了一場心照不宣的集體儀式。
吐槽高考作文,是不少人對教育改革的善意“發(fā)難”。高考一直以來都被當作教育改革的風向標,高考作文更是被視為窺探教育理念和社會價值觀導向的重要載體。也因此,多數(shù)吐槽者都樂此不疲地揣測出題者的思路和意圖,看它關涉了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實,提供給了學生多大的思辨和言說空間,甚至于它想要強調和規(guī)勸的是何種文明教育和價值觀。
簡而言之,他們想要知道,我們的教育想要培育出的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是否尊重個性和自由,是否重視創(chuàng)新、批判和獨立的思考能力。當他們對揣測得出的結果不甚滿意時,吐槽就開始了,盡管有一些是高考作文所不能承受之重。譬如,有人就吐槽新課標卷鼓勵女兒舉報父親是一種惡的教育,并稱親子之間溝通一定有“第三種”選擇存在。
吐槽者們無論是嘲諷作文題目市儈氣、脂粉氣、才子氣、文人氣撲面,揶揄話題作文已成精致利己主義表演的舞臺,還是直接拿法國高考作文題對比責問,無疑多是源于對基礎教育的更高訴求和對教育改革的更高期望。而且這種訴求和期望,在現(xiàn)實的社會思想和教育實踐映照比對下,顯得更為強烈和迫切。對于網友的吐槽,政府有關部門要讀懂其“發(fā)難”背后的善意并有所作為,無論是肆意放大吐槽中的娛樂心態(tài),還是不屑一顧的膚淺一瞥,都是對大眾殷殷期望和信任的辜負。(光明日報)
高考作文該告別“雞湯寫作”了
楊鑫宇
2015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和往年一樣,各省市新出的高考作文題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焦點。今年高考作文題目引人注目的新特點之一,就是出現(xiàn)了一些取材自微博的“真實事件類”題目,如重慶卷作文題《等待》,就取材自兩年前的一條熱門微博;而新課標全國一卷的材料作文題,則取材自去年一起“孩子舉報父親違法”的真實新聞事件。這種現(xiàn)象發(fā)出一個信號:高考作文正在變得更加貼近現(xiàn)實。
對于這種從網絡熱點、新聞時事中提煉高考作文題的做法,不乏有人心懷疑慮,認為這種出題思路“流于膚淺”,“過于超前”。但依筆者之見,高考作文貼近現(xiàn)實的趨勢絕對不是“過于超前”的,恰恰相反,當下高考作文面臨的問題,并不是離現(xiàn)實太近,而是離現(xiàn)實太遠。高考作文命題貼近現(xiàn)實的趨勢,值得肯定和鼓勵。
語文作文題在考試中所占分值高,而且在考生未來的人生中,母語寫作也是一門必不可少的技能。理想的高考作文題,一方面要滿足篩選人才的宏觀要求,能考察到考生的真才實學,另一方面也應考慮到考生的需求,讓考生能夠在備考過程中,獲得真正有價值的寫作知識與能力。結合這兩方面來考慮,高考作文貼近社會現(xiàn)實,是理所應當?shù)摹?/p>
高考考生一旦跨過高考這道門檻,就將從青少年蛻變?yōu)槌赡耆?,就將經由大學進入現(xiàn)實的社會。對他們來說,認知現(xiàn)實和思考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不可或缺;對于大學選拔人才來說,“理解現(xiàn)實”這一能力遠比“文采飛揚”重要;而對于社會來說,對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和解決能力更是衡量一個人水平的準繩之一。高考作文引入社會熱點,正體現(xiàn)出了命題人對于考生思考現(xiàn)實問題能力的重視,既能給考生更大的發(fā)揮空間,也能更好地考察考生的綜合能力。
近年來,高考作文題一貫“務虛”的現(xiàn)象,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以今年為例,從現(xiàn)實中取材的作文題所占的比例還是很小。大多數(shù)省市要么用一些延展性極強的抽象話語做題目,要么拿一些文學性有余,而實際意義有限的寓言與哲理讓考生寫作。在這樣的考題面前,考生不得不想方設法地體現(xiàn)自己的“文采”,卻很難在作文中表達自己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與認識,“雞湯文”也就在這類考題盛行的環(huán)境下大行其道。
考生熱衷炮制能得高分的“雞湯”,教師們?yōu)榱俗寣W生獲得高分,在教導考生進行“雞湯寫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種“務虛”傾向造成的惡果就是:“高考作文”成了一種脫離實際的考試專用文體,學生們苦心修煉的寫作能力,也成了一出考場便難堪大用的“屠龍之技”。徹底改變這一現(xiàn)狀,要走的路還很長。
高考通過作文所要考察的,是涵蓋考生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和邏輯能力為一體的綜合能力,而絕不僅是運用文字技巧的能力。社會需要更多寬廣視野的綜合型人才,高考作文命題的理念還沒跟上社會需求。正因如此,我們才要為這些敢于在命題上突破,貼近現(xiàn)實的命題叫好,以期待高考作文命題理念脫胎換骨,更加親近考生和社會現(xiàn)實。(中國青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