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改造復興 網(wǎng)友:建起西街文化旅游區(qū)
2014-01-09 10:07? ?來源:東南早報 責任編輯:黃水來 黃水來 |
分享到:
|
? 老者在古厝茶坊閑坐講古說書,業(yè)界人士認為老街坊是西街文化的一部分。 進入熱詞>>>西街改造復興 □早報記者 蔡紫旻 張素萍 實習生 周培菁/文 王柏峰/圖 泉州人對于西街的感情,繞不開東西塔、開元寺以及那些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古巷、古厝、老故事。正因為如此,業(yè)界人士和讀者們談及西街,熱愛中帶著矛盾——害怕她變空,希望她的好為人所知,又擔心蜂擁而至的人把她擠滿,破壞了她本來的面目。而對她的改造如果急于求成,很可能導致她失去原來的味道。 有人氣的地方,才不會被荒廢。歷史上的西街,因為集聚了泉州最有名的人物、最旺的商鋪而光彩奪目,人們希望如今的西街,古厝不再因人去屋空而坍塌,街巷不再成為租金低廉區(qū)域。 西街該如何在保護與開發(fā)中取得平衡,如何在控制過多人流與吸引古厝新業(yè)主之間取得一致? 留下原生態(tài) 不要過度商業(yè)化 □李以健 “南音雅藝”策劃人 李以健在大陸和臺灣找了很多音樂人與南音合作,創(chuàng)作出新作品,他策劃的“南音雅藝”系列巡演,首站就在西街187號的客棧里?!澳弦粼}南,我希望活動的起點,是從閩南的一個家庭出發(fā),進而走向世界?!?/p> 這兩年,李以健習慣騎著電動車,載著孩子一遍遍地行走在西街的巷子里。“我告訴孩子,要多看一看,等你長大的時候,這些地方可能不是這樣了?!弊呓执飼r,他的心情很矛盾。 李以健對老城區(qū)的感情很復雜:“2005年之前,我很不甘心老城區(qū)這么好的地方?jīng)]人知道,可現(xiàn)在,我反而擔心知道的人太多后,我無法像以前那樣,行走在空曠寂靜的小巷子里。” “讓居民保留自己的生活,讓現(xiàn)有的原生業(yè)態(tài)繼續(xù)留下來,這對西街來說是最好的。古厝即使出租出去,也不要對原有面貌進行改動,其實人們到一座城市,就是想感受最地道的家常菜、最古老的房子以及市井化的人情世故?!崩钜越≌f,他不希望以西街為代表的老城區(qū),像國內其他城市的古老街區(qū)那樣,原有的居民全部遷出,被過度商業(yè)化。 ? 西街三朝巷的“出磚入石”是我國民居建筑藝術的一大奇景。 留住老街坊 未必要成片開發(fā) □曾國恒 錦繡莊民間藝術園總經(jīng)理 “建議慎重引入文化業(yè)態(tài),別重蹈麗江覆轍?!碧峒拔鹘指脑旌鸵胛幕瘶I(yè)態(tài),曾國恒擔憂地說。作為泉州人,曾國恒對西街的一街一巷都極為熟悉,每逢友人來泉,他總要擔任導游,帶著他們逛逛西街和中山路的小巷,他認為巷子里藏著泉州文化的精粹。 每次經(jīng)過西街時,曾國恒總在想,這條古城最古老的街道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老街,也是最有泉州味道的街區(qū),無論是這里的小巷還是古厝宅第,都因老街坊而更有生活味。 “不一定要成片開發(fā),但可以深度布點?!痹鴩阏f,西街部分古厝破損嚴重,有的甚至成了危房,因此應該加快改造的步伐,但是他不認同像麗江那樣成片開發(fā),“麗江的商業(yè)味太濃了,少了當?shù)氐奈幕薄?/p> “老街坊是西街文化的一部分,讓他們搬走太可惜。”曾國恒建議,可在基礎設施改善的基礎上,在西街多引入類似美好生活小酒館的民俗、酒吧等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吸引更多背包客和文藝青年來泉。 ? 游客想看的 是古城的原汁原味 □鄭達真 美好生活造物社社長 藝術策展人 數(shù)年前,鄭達真把傳統(tǒng)的古大厝改造成客棧和小酒館,在泉州文化業(yè)界具有一定口碑。“游客想看的不是改造得天翻地覆的西街,而是古城的原汁原味。因此改善西街的硬件設施,提高旅游服務,才是最重要的。” 濃濃生活味 游客覺得西街像家 作為土生土長的泉州人,鄭達真2004年從廈門大學美術系畢業(yè)后,曾經(jīng)有過穩(wěn)定的工作,但骨子里執(zhí)著于藝術的那股勁,讓她告別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投身藝術行業(yè)。2009年,她在一個由廠房改造而成的辦公點上班時受到啟發(fā),決心把西街一古厝改造成個性客棧。數(shù)年來,小酒館和客棧在她的運營下風生水起,在泉州年輕人和外地背包客中頗具知名度。 鄭達真說,西街最吸引她的就是文化底蘊和濃濃的生活味道,在這里能感受到泉州居民的“原生態(tài)”,這讓她感覺很親切。“很多游客覺得西街像家,他們回去會寫游記或攻略宣傳西街,老帶新,游客就會越來越多?!?/p> 塑原味西街 改造不應大修大建 “很多游客覺得西街像家,西街不應該是一個待開發(fā)的旅游古城,也不是一條普通的商業(yè)街,游客們想看到的是原汁原味,而不是大修大建?!痹诮?jīng)營客棧的過程中,鄭達真認為游客對城市的硬件設施是否完善、提供的旅游服務是否周到很在意,“碰到下雨天積水或看到西街商戶亂拉電線,游客都會很擔心”。 “我認為西街改造并不意味著要大改大建,而是應該完善硬件設施,提高服務意識?!编嵾_真舉例,比如下水道清淤、解決積水問題以及規(guī)范用電,這些才是西街在硬件上亟須解決的問題。為了方便游覽,還應設置導覽性的標志,為游客提供更多服務和便利。 鄭達真說,西街改造需要進行長期規(guī)劃,要讓了解西街、了解泉州民俗的專家學者參與,只有真正了解歷史文化,才能做好規(guī)劃。 網(wǎng)友聲音 聚攏文化傳承人 建立文化旅游區(qū) 微博網(wǎng)友@CEO彬仔:古建筑一定要保留,但是也一定要維護,否則看起來太舊,給人的感覺不是古文化建筑,而是破屋瓦,應積極發(fā)展旅游,讓更多的人感受文化氣息。 微博網(wǎng)友@Lian_曉雄:古城的復興應在不破壞城市面貌、歷史遺產(chǎn)的前提下,合理開發(fā)各種有限資源。一座城市的配套設施以及基礎公共設施都能體現(xiàn)城市的文化,街邊指示牌、公交站牌等都應該具有閩南特色,才能體現(xiàn)“東亞文化之都”的文化內涵。 泉州網(wǎng)網(wǎng)友文化:西街文化基礎設施上建設不夠,名勝古跡點很多沒有指示牌。是否能在西街建立傳統(tǒng)手藝傳承點,將文化傳承人工作室建立在西街周邊,建立起西街文化旅游區(qū)。目前西街有很多民俗客棧、閩南文化飾品店等很受年輕人歡迎,完全可以把西街建成歷史文化與時代潮流結合的名街。 泉州網(wǎng)網(wǎng)友泉州斗陣行:西街部分危房是土坯房,不適宜大拆大建,再修實在是勞民傷財。建議沿街建筑把外墻能夠利用的舊構建拆下來,重建后利用舊構件裝飾,這才是一勞永逸解決西街危房的辦法。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