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71106/dc4a3e46a1451b6a6cb824.jpg)
卸甲不卸心 “巧舌”化堅冰
陳耀輝,泉州市永春縣岵山鎮(zhèn)人,今年68歲。從1982年開始在農村基層從事人民調解工作;2009年9月退休即被返聘為五里街鎮(zhèn)專職調解員;2010年1月兼任永春縣醫(yī)療糾紛調委會主任。“有糾紛找老陳,老陳最公道!”群眾口中的“老陳”,不僅是民眾,也是縣鄉(xiāng)領導遇到矛盾糾紛尋求解決方法時最先想到的人。卸甲不卸心,他從業(yè)36載,始終堅持群眾無小事、件件掛心上。
2010年以來,陳耀輝先后被評為“泉州市人民調解能手”“全省優(yōu)秀人民調解員”“泉州市五星級人民調解員”。2012年9月,被選任為福建省首屆人民調解員協(xié)會理事;2013年6月,成立了以其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2017年5月,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2017年10月,當選泉州十大“最美家鄉(xiāng)人”。
他說:“會不會說,是一門藝術”
“老陳,這個老人不講道理?!?0月31日,記者來到永春縣五里街司法所采訪陳耀輝。才剛開始,工作人員小鄭就敲開了門,稱大廳一名老人指明要陳耀輝幫忙調解,原本他想自己先了解情況,無奈碰壁。
有幸一睹老陳的調解功夫,記者自然愿意當旁觀者。只見大廳沙發(fā)上坐著一名老人,手持拐杖、頭發(fā)斑白,一見面就怒氣沖沖地說:“老陳,你來!幫我主持公道!”陳耀輝見其情緒激動,便微笑著坐在老人身旁:“要調解什么,慢慢說來?”
原來,老人姓林,五里街鎮(zhèn)埔頭村人,現(xiàn)年79歲。十幾年前其鄰居顏某為了方便曬稻谷,便與其協(xié)議用水泥硬化林家的前庭。時間一久,林老覺得顏某想要霸占這塊土地,結果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
“你看,這是當時的協(xié)議書,埔頭村還幫我們調解過!”林老邊說邊拿出一份手寫的協(xié)議書,“我想不通,所以來找你?!?/p>
接過協(xié)議書,陳耀輝眼睛一亮,說道:“具體情況,我要到現(xiàn)場才能知道。還有,你這協(xié)議書有問題。”他敏銳地指出上面并沒有林老的簽名,也就是說這份協(xié)議書沒有法律效力。隨后,他繼續(xù)挖掘出當時村里為他調解的人、當時的簽訂情況。陳耀輝寥寥幾句引導便讓事情有了眉目,讓林老心悅誠服。
“老人啊,就是要順著他的意。會不會說話,是一門藝術。”陳耀輝介紹,一次就解決問題簡直不可能,調解時舌頭、腦子一定要會轉彎?!罢{解工作直面社會矛盾。當時程序的不規(guī)范就造成了現(xiàn)在的問題,接下來要和村里怎么說,要和老林怎么說,都是需要考慮的。”陳耀輝有感而發(fā)。
他嘆:“手中技內行,調解自然成”
談起調解經驗,陳耀輝的口中不時會蹦出與農業(yè)相關的詞語進行類比,這與其早年在生產隊干農活、當大隊干部的經歷脫不開干系?!耙郧案苫睿铱偨Y出一句‘手中技內行,事情自然成’,后來做調解,我們又把它提煉為‘手中技內行,調解自然成’?!标愐x語帶自豪。
他回憶起1982年剛接手調解工作的時候,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第一次見習調解時竟然連筆記都不會做,回來后才恍然大悟。他說:“這份事業(yè),懂法就如同‘插秧要知道插多深,鋤地的姿勢怎樣才正確’。”
本著這樣的信念,陳耀輝以超出常人想象的毅力,堅持不懈地學習法律。1987年,他通過自考取得了華僑大學法律專業(yè)大專學歷;1995年,取得華東政法大學法學本科學歷;59歲那年,他又成為華僑大學法學院2008級首屆法律碩士研究生班學員,是班上年齡最大的學員。當時年近花甲的陳耀輝,每周一早上6點騎著摩托車從永春縣岵山鎮(zhèn)出發(fā),花2個多小時騎行約83公里到教室上課。62歲時,陳耀輝終于取得法律碩士學位。
參加工作以來,陳耀輝投入在學習方面的資金3萬多元,購買相關圖書140多冊,做學習筆記近5萬字,作理論文章70多篇……現(xiàn)在,陳耀輝除了自己磨煉技藝,還不間斷地將自己的調解本領傳授給其他調解員。其中,鎮(zhèn)、村級調解員達80多人,星級調解員6人。
他悟:“師有師德,調解員亦如是”
在采訪前,其同事就曾向記者介紹說:“老陳,是很純粹的,很不容易的?!眲傞_始記者未能理解,直到陳耀輝拿出那張泛黃的紙片才頓悟。
“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抄于1972年8月1日《紅旗》社論?!弊鳛樽毅?,一張薄薄的紙,他完好保存40多年?!皫熡袔煹?,調解員亦如是。”陳耀輝說,這是他最深的感悟。不是沒有當事人偷偷找上門,要求調高調解賠償金額、事成抽成;也不是沒有人施小恩小惠,送水果、肉、食用油,但是他一一拒絕,從不徇私舞弊、不泄露當事人隱私。不但如此,他還在調解中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弱勢群體。
陳耀輝曾經調解過一對年齡均為76歲老人的離婚糾紛案。案情為孫某的丈夫章某要離婚,孫某沒有謀生技能,離婚后晚景堪憂,陳耀輝多次調解平息事端,直至章某離世。眼看著孫某生活又沒有了著落,陳耀輝從中協(xié)調了孫某的幾個繼子出錢給老人養(yǎng)老,并幫老人申請了困難補助。之后的9年多,陳耀輝已記不清為孫某填寫《困難補助申請表》多少次,孫某每次到鎮(zhèn)里也只找陳耀輝,最后到老人離世才畫上句號。
“群眾都是憑自己的直觀感受判斷一個人,如果你自身都不清廉,鄰里關系也處不好,那還有什么威信可言?”陳耀輝說的這句話,或許就是他能成功調解1300多起案件的終極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