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關于網絡金融詐騙的案例已是老生常談,但總還有頻頻中招的人。值此“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人民銀行漳州市中心支行工作人員專門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網絡金融詐騙手法,幫助市民進一步提高警惕,識破犯罪分子的新型詐騙方式。 詐騙手法一虛假積分兌換 不法分子發(fā)送積分兌換、聚會照片等誘騙短信同時附上鏈接,然后通過安裝在鏈接中的木馬程序獲取手機內存儲的用戶信息并截取客戶驗證碼短信盜取資金。 支招:不輕易點擊不明鏈接,收到短信后經過核實確認沒有問題后再打開。 詐騙手法二制造賬戶余額變動 不法分子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用戶銀行卡賬戶和密碼后,通過購買理財產品、定活互轉等造成活期賬戶資金余額減少假象,不法分子便會以幫助用戶退回資金為由,騙取用戶短信驗證碼盜取資金。 支招:當用戶發(fā)現(xiàn)賬戶余額變動時,遇不明來電可選擇掛斷后再主動撥打(不要回撥)金融機構官方客服或者到網點進行確認。同時妥善保管短信驗證碼,不要向任何人提供自己收到的短信驗證碼。 詐騙手法三謊稱退款 不法分子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用戶的個人信息,冒充網站客服、工作人員,以提升信用卡額度、網絡升級、網站出現(xiàn)故障等理由,謊稱為用戶退款,將釣魚網址發(fā)給受騙者讓其填寫銀行卡號、驗證碼等信息行騙。 支招:當接到類似電話時一定要冷靜分析,向相關部門咨詢核實或者撥打官方客服電話、登錄官方網站,切不可麻痹大意盲目輕信。 詐騙手法四冒充公檢法 不法分子冒充民警、檢察官等身份,告知受害人和販毒、洗錢、非法集資等刑事案件有關,讓受害人產生強烈的恐懼心理。不法分子以“保護銀行賬戶資金安全”等理由,再利用其相關法律知識的缺乏,一步步誘導其轉賬。 支招: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問話做筆錄,也沒有設置所謂的安全賬戶,所有涉案的調查工作都會依照法定程序出具相關法律文書再執(zhí)行,遇到此類情形應第一時間詢問身邊親友或撥打110。 |
相關閱讀:
- [ 03-14]南平郵儲獲“消費者權益保護網絡知識競賽優(yōu)勝單位”稱號
- [ 03-14]315臨近網絡刪帖生意火爆 價位最高達上萬元一單
- [ 03-13]實施“互聯(lián)網+”拓展網絡經濟新空間
- [ 03-13]國家一級演員孫麗英委員:用凈語良言替代網絡粗俗用語
- [ 03-13]3.0時代網絡紅人知多少:王思聰居首 兩任女友入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