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日報:俯身接牢“地氣” 深入激發(fā)活力
www.kejuu.com?2012-01-16 16:40? ?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三、形成工作合力。凸顯階段成效 1、“接地氣”濃厚氛圍形成。領導帶頭走基層,全社上下齊參與,記者編輯接地氣。活動開展以來,報社42名中層干部(含組長、主任助理)百分百走進基層,其中部分人員多次深入一線采訪寫稿。編輯記者通過深入地了解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用群眾立場、群眾視角、群眾語言表達新聞主題,找到了新聞創(chuàng)作的著力點,寫出的報道言簡意賅、質樸生動、意蘊深邃。報紙、網(wǎng)頁更加可讀、可看、可親,受到群眾的熱烈歡和迎好評。大家深刻認識到,基層是實踐一線,群眾是實踐主體,因此,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是新聞工作本質屬性的要求,也是每個記者的必修課。只有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我們的新聞才有源頭活水,才有真實性和質量的保證,我們的記者才能在群眾中樹立起良好形象,才能使本報的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得以不斷提升。 2、“走下去”摘得累累碩果。開展活動以來,閩南日報社記者編輯的作風大為轉變,文風明顯改變,他們的經(jīng)驗做法及活動的新聞、相關文章等,多次被刊登在省“三教辦”主辦的簡報上,《福建新聞界》、省新聞出版局刊物也刊發(fā)了報社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文章和照片,對閩南日報深入持續(xù)開展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活動中,閩南日報社群工部主任林順才與漳浦縣委報道組同志一起走進基層采寫的《“瀕危證”已成為臺灣農民創(chuàng)業(yè)園蘭花外銷瓶頸》,反映了蘭花的出口業(yè)務長期以來受到“瀕危證”的困擾問題,引起中央、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編輯陳益雄所寫的《“走出去”更要“走進去”——閩南日報社開展“五大戰(zhàn)役一線行”新聞采風活動啟示》一文被刊登在中國記協(xié)網(wǎng)上,引起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共鳴。 在福建省新聞戰(zhàn)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攝影展評選活動中,閩南日報記者蔡文原攝影作品《古雷工地戰(zhàn)高溫》榮獲一等獎,另有一件《聚焦廈漳跨海大橋》和二件《龍眼樹下訪民工》、《古雷鋼花飛舞》作品分別獲得三等獎和優(yōu)秀獎。 通過活動的深入開展,閩南日報社上下深刻認識到“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不僅是報社一次活動的主題,更是需要長期堅持的課題;要使之成為不斷增強感染力、吸引力的途徑,成為著力提升影響力、傳播力的鑰匙,成為推動資源整合、報網(wǎng)融合、內外結合、人才聚合的載體。因此,報社于2011年12月 20日在召開中層以上干部的專題會,研討部署2012年“走轉改”活動的深入開展,進一步把“走轉改”內化為媒體的自覺行動,并通過長效機制堅持下去。討論中,大家認識到,從本質上講,“走轉改”是一條回歸之路——回歸樸素的新聞常識,回歸我們熟悉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回歸實踐第一、人民至上的基本理念和優(yōu)良傳統(tǒng)。通過一段時間實踐,證明開展這一活動有利于編輯記者加速成才,有利于報業(yè)快速發(fā)展,是百姓和社會的福音。因此 “走轉改”活動要持續(xù)長久開展下去。 大家表示要通過這次活動,在堅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上下功夫,在把握基本國情、增強服務大局的自覺性上下功夫,在增進同人民群眾感情、提高服務群眾能力上下功夫,在培育良好職業(yè)精神、職業(yè)道德上下功夫,在學習運用群眾語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新聞傳播能力,不斷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為福建為漳州新聞宣傳工作作出自己的貢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