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追尋”桂粵瓊小分隊從廣西一來到廣東,就緊鑼密鼓地投入到“追尋”活動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寄語“追尋”小分隊青年學子:“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fā)展模式的試驗區(qū),也是英雄輩出的紅色土地。這里是全國最早建立黨組織的六個地區(qū)之一,是大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土地革命的先行區(qū)、華南敵后抗日的主戰(zhàn)場?!蓖粞笙M嗄陮W子在深入追尋嶺南紅色足跡的過程中,緬懷先烈偉績,繼承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和力量。
在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發(fā)源地廣州,年輕大學生們在參觀了毛澤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和中共三大舊址,聽取了先輩們感人的革命事跡后仍覺“不解渴”,一吃完飯,他們又圍攏到91歲的老同志歐初和97歲的老紅軍劉堅身邊,津津有味地聽他們講親身的經歷和故事,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談及最想對年輕人說的,歐初引用了毛澤東那句最樸實的話“為人民服務”,“堅持這一句,就受用一輩子了?!?記者劉泰山 賀林平 黃慶暢)
5月18日早上8點,“追尋”川渝貴小分隊從貴州貴陽整裝出發(fā)。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10名同學,開啟了一場滌蕩心靈的尋訪之旅。
貴州省委書記栗戰(zhàn)書為“追尋”主題活動撰寫了寄語:“追尋的紅色足跡就在我們的足下,讓我們沿著它走下去!”
“遵義戰(zhàn)役犧牲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婁山關戰(zhàn)斗遺址紀念碑巍然聳立。18日下午,紀念碑腳下,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交流座談會正在進行中。
小分隊隊員和正在此開展“長征路上鑄軍魂”綜合演練的昆明陸軍學院的學生們席地而坐,就如何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暢談想法。
作為一名國防生,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大四學生李文卓很快將穿上綠軍裝。她說:“作為今天的大學生,應該好好去學習那段歷史,學習如何從挫折走向成功,汲取其中的智慧,為建設祖國指引方向?!?/p>
華科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研一學生郭冬英說自己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禮?!白鳛楫敶嗄甏髮W生,我們有義務和責任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中國化、大眾化。” (記者 龔金星 李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