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盛教(1931-1952)男,漢族,湖南省新化縣人,中共黨員。1949年入伍,生前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在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羅盛教山”上,聳立著“羅盛教紀念亭”和“羅盛教紀念碑”,碑上鐫刻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的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p>
羅盛教是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愛民模范、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1931年生于湖南省新化縣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任某部偵察連文書。在朝鮮前線,他親眼目睹美帝國主義對朝鮮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和對朝鮮人民的深切同情。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更使羅盛教深受感動。一次,部隊在一個風雹交加的黑夜行軍,伸手不見五指,一位朝鮮老大娘頂風冒雹地站在那里,手提保險燈為戰(zhàn)士們照路,并不斷提醒志愿軍戰(zhàn)士們別掉進泥坑里。羅盛教覺得只有用殺敵立功的實際行動,才能報答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幾次要求上前線,可是指導(dǎo)員總是耐心地勸說他:“你的決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現(xiàn)在擔任文書工作,對消滅敵人是有保證作用的!”羅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圓滿完成本職工作外,還經(jīng)常冒著炮火到前沿陣地為戰(zhàn)友送飯、搶救傷員。一天,連觀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軍飛機轟炸,他冒著濃煙烈火,搶救出一位朝鮮老大娘和一名兒童。
1952年1月2日清晨,4名朝鮮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櫟沼河上滑冰,其中一個名叫崔瑩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聲呼救。羅盛教出早操后,路經(jīng)那里,聽到喊聲,立即向出事地點飛奔。他邊跑邊脫掉棉衣棉褲,冒著零下20℃的嚴寒,縱身跳入冰窟,潛入水中找尋。他兩次把崔瑩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圍冰層破裂,又跌入水中。幾經(jīng)周折,他凍得全身發(fā)紫,渾身打顫,難以支撐,但仍以驚人的毅力再次潛入水中,用盡最后的氣力,把崔瑩頂出水面。這時一名戰(zhàn)士趕到,遂將崔瑩搶救上岸。羅盛教卻因氣力耗盡,無力浮出水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21歲。
1952年2月3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為表彰羅盛教偉大的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他追記特等功,并追授“一級愛民模范”稱號。同年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追授他“模范青年團員”稱號。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一級國旗勛章和一級戰(zhàn)士榮譽勛章。并將其獻身的櫟沼河改名為“羅盛教河”,崔瑩的家鄉(xiāng)石田里改名為“羅盛教村”,安葬他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