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婦聯(lián)新聞> 媒體關注
> 正文
女承父志 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國家級非遺技藝重返市井
女承父志 非遺技藝重返市井 黃雪玲在授課(左一) 東南網(wǎng)11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郭冰德 陳龍山 文/圖)在泉州市鯉城區(qū)甲第門文創(chuàng)園區(qū)內,一個以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命名的“黃義羅木偶雕刻坊”悄然開張,吸引了不少興趣愛好者前來觀摩學習。 昨日,導報記者探訪了這一雕刻坊,該雕刻坊主要是由黃義羅之女——泉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雪玲負責授課,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這一平臺,讓廣大市民體驗傳統(tǒng)技藝,感受民間的美學。 雕刻坊雖小,但是布置得十分精巧:入門即是一堵展示“生旦凈末丑雜”各個角色的墻,房內還展示有木偶頭的歷史淵源、雕刻的工序等。而窗臺下就是一張長條桌子,桌面上放著各種未完工的木偶頭和工具。 傳承人黃雪玲告訴導報記者,她和姐姐黃紫燕從小就跟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地學習了木偶的雕刻技藝。去年,她父親離世后,她們和母親繼續(xù)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但是也倍感傳承的壓力。“20多年來,我和姐姐不斷地雕刻木偶頭,這不僅僅是出于保護和傳承非遺項目的使命,更是父女之間無聲的愛的體現(xiàn)?!秉S雪玲稱,以前生活在父親的光環(huán)下,突然間一切就都落到她們姐妹肩上,所以就一直希望能有所改變。 據(jù)悉,經(jīng)過數(shù)個月的籌備和規(guī)劃,黃雪玲最終將雕刻坊選址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區(qū)內,木偶頭雕刻傳統(tǒng)技藝也最終重回市井和大眾,不斷嘗試破解傳承方面的難題。 黃雪玲介紹,目前雕刻坊主要從介紹木偶雕刻技藝和臉譜描繪入門,以后還將開設短期培訓班,讓參與者可以獨自完成木偶雕刻和制作?!跋Mㄟ^這樣的辦法,可以結識有緣人,將這一傳統(tǒng)技藝傳承下去?!?/p> |
相關新聞
- 2016-11-19翔安內厝中心小學受央視邀請 木偶戲將登央視舞臺
- 2016-11-18青年歌手王二妮到漳州學木偶戲 現(xiàn)場飆歌引稱贊
- 2016-11-13黃永玉曾是泉州木偶戲鐵粉 看《火焰山》如遇故交
- 2016-10-25恒大比足協(xié)更像"足協(xié)" 蔡局淪為被綁架的"木偶"
- 2016-10-13木偶“醉酒”皮影“飛天” 偶戲展演讓你一次看個夠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