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離不開群眾的廣泛參與。堅持開門搞活動,就要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把群眾參與、監(jiān)督和評價貫穿活動始終。 群眾意見是一面鏡子。領導干部作風怎么樣,身上還存在哪些問題,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fā)言權,群眾意見也往往直截了當,一針見血。但一些領導干部自我感覺良好,覺得沒必要,又怕丟面子,聽不進去,甚至很抵觸。其實,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關起門來自說自話、自拉自唱,不僅難以發(fā)現(xiàn)真問題,還容易造成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后群眾怨言不斷的局面,割裂領導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血肉聯(lián)系。只有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尤其是逆耳之言,讓領導干部聽到平時聽不到的話,看到平時發(fā)現(xiàn)不了的問題,真正紅紅臉、出出汗,思想上受到觸動和警醒,才能找準病根,查清病情,從而對癥下藥,祛除病灶。領導干部應克服惰性,放下官架子,以一股直面群眾的誠意和勇氣,俯下身子沉下心,虛心聽聽群眾的意見,向群眾取經(jīng)討教,幫助自己查清“四風”之弊。 領導干部的作風好不好,應該怎么改,不妨請群眾把把脈、出點子。要因地制宜,采用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上門拜訪等方式,廣開言路,收集各方意見。面對群眾的批評意見,應當以謙遜的態(tài)度、寬大的胸襟去理解、包容,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群眾樂于提意見,敢于說真話,提的意見越多、越好,接下來的對照檢查和整改落實也就越有針對性。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得怎么樣,有沒有打折走樣,要始終處于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在活動過程中,將能公開的信息,如整改任務書和時間表、整改方案和結果等,如實曬出來,讓群眾對領導干部作風要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樣,一目了然,心中有數(shù)。同時,要開辟監(jiān)督平臺,完善監(jiān)督機制,方便群眾在第一時間監(jiān)督活動的進展,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的苗頭,曝光反面典型,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的警示作用。 領導干部作風改得如何,活動是否達到應有的效果,要交給群眾來評判。群眾的滿意度,是活動能否取得成效的試金石。要通過民主評議等形式,問問群眾,自活動開展以來,領導干部中弄虛作假、推諉扯皮的行為是否還存在,貪圖享樂、鋪張浪費等現(xiàn)象有沒有減少,工作作風究竟改善了多少,工作效率有否提高。對多數(shù)群眾不滿意的地方,要努力找差距、補不足,確保教育實踐活動讓群眾獲得看得見的實惠,讓群眾真正感到滿意。 以民為鏡衣冠正,廣納諍言民心齊。眼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開展,黨員領導干部要以此為契機,帶著責任,沉下基層,投入真感情,廣納真聲音,解決真問題,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福建發(fā)展的正能量,推動我省各項事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
- 2013-08-28福建日報評論員:以民為鏡廣納諍言
- 2013-08-28福建日報評論員:以民為鏡廣納諍言
- 2013-08-28福建日報評論員:以民為鏡廣納諍言
- 2013-08-28福建日報評論員:以民為鏡廣納諍言
- 2013-08-28福建日報評論員:以民為鏡廣納諍言
- 2013-08-28福建日報評論員:以民為鏡廣納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