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的高齡,一說起干活,她的眼中就透露出興奮的色彩,包餃子、洗小件衣服、縫縫補補,干得有模有樣;今年夏天,她摔傷了腰,醫(yī)生斷言她站不起來了,可她稍能活動,就扶著輪椅在操場上轉(zhuǎn),一轉(zhuǎn)就是十幾圈,一個多月下來,硬是推開了輪椅,自己走著回了家……她就是礦區(qū)的梁秀英老人,由于含辛負重、自立自強的經(jīng)歷和勤勞、純樸、友善的品德,還被評為2011年度礦區(qū)的“十佳好婆婆”。
敬老的楷模,愛幼的榜樣
梁秀英的丈夫弟兄三個,丈夫排行老大。她的公公去世得早,婆婆四十多歲守寡后,就一直跟著她們過。她婆婆說,跟著大兒子大兒媳過著舒心。
每頓吃飯,梁秀英總是揀稠的、好的撈第一碗給老人盛上;有了好吃、稀罕的食物,也總是先讓老人品嘗;老人的臟衣服她都搶著洗,就連老人的尿盆,每天早晨都是她去倒。遇到老人有頭疼腦熱身體不舒服時,梁秀英就給她做小鍋飯,用省吃儉用的細糧拌白面疙瘩打雞蛋——這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可是不容易做到。老人活了89歲,去世前,在炕上躺了好幾個月,身上沒有一處出現(xiàn)褥瘡,都是梁秀英和丈夫精心伺候的。
梁秀英是敬老的楷模,更是愛幼的榜樣。
梁秀英養(yǎng)育了五男二女,現(xiàn)在是四世同堂。全家兒孫、女兒、外甥總共51口人。不論大人還是孩子,她的心里記掛著每個人。
每年的夏天還沒過完,哪個孩子的棉衣褲沒縫上,她就趕緊催促:“快給我拿來,我給孩子縫縫!”哪個大人有腰腿疼痛的毛病,她見面就囑咐:“千萬別受涼,早點兒穿厚些兒!”兒女給她的養(yǎng)老錢,她舍不得花,可只要看見小孫子、重孫子了,趕緊掏出錢來給買好吃的;晚輩們孝敬她的營養(yǎng)品和稀罕物,她自己舍不得吃,總是毫無保留地全拿出來讓大家共享……
視兒媳如親生
上世紀60年代,那是連肚皮都滾不圓的困難時期。全家老少十幾口,梁秀英每頓飯都是給家里的大人、小孩用大海碗撈上滿滿的疙瘩餅面條飯,她自己卻喝鍋底剩下的稀湯;每次吃抿須時,她總是最后才吃,盛到她碗里的只有爛糟糟的面湯了。
大兒媳剛結(jié)婚那會兒,家務(wù)針線活都不怎么會做,在那個年代,做媳婦的如果不會做針線營生,是要受婆婆氣的。可梁秀英從不嫌棄,而是手把手地教兒媳縫棉衣、做被褥、納鞋底……在她的鼓勵下,大兒媳的針線活兒也做得很不錯了。
三兒媳50歲時得了腦血栓,癱瘓多年。當時,80多歲的梁秀英搶著承擔起伺候人的責任。兒媳在炕上拉尿,梁秀英不知洗換了多少次屎尿布。梁秀英經(jīng)常給三兒媳洗頭、洗澡擦身、剪指甲。為了給兒媳縫尿布和小褥子,梁秀英大冬天早早就趴在縫紉機前了……“我把兒媳當自己的親閨女,有什么受不了的?”她這樣說。
和諧家庭的主心骨
梁秀英雖然沒有文化,也不識字,可她的言談話語為人處世讓晚輩們都不得不佩服。她說話簡練而委婉,不帶臟字,語氣親熱而又幽默。雖然她的一生勞苦功高,可自己從來沒有表過功勞,擺過架子。無論人前人后,她不輕易談?wù)搫e人的是非,逢人只說別人的好,認自己的錯,從不傷害別人。
在梁秀英的教育下,幾個孩子都非常出息,家家都幸福和美。就連孫女出嫁前,都受到奶奶的教育:“等以后到了婆家,要孝敬公婆,家務(wù)活兒得主動干,別讓人家說咱不懂事……”孩子們遇到不會處理的人情世故,去問她,她總能給出不錯的主意。
梁秀英非常要強,自己能做的事絕對不煩勞別人。年輕時她為家庭兒女付出的比誰都多,老了也是盡力發(fā)揮余熱。長年勞累使她的腰彎成了九十度,走路離不了拐杖,手指關(guān)節(jié)和胳膊也落下了風濕痛的毛病。盡管身體不方便,可她從來閑不住,總想搶著干家務(wù)活。她把自己的臟衣服藏起來,等別人走了后,偷偷拿出來洗,還經(jīng)常幫著家人做飯縫衣……
“我奶奶給我五嬸兒軋面條,胳膊疼得抬不起來,我說別干了,歇著吧。你猜她說什么?她說,歇著也是疼,還不如干活呢!我真是服氣了!”孫媳婦感慨地說。
今年夏天,梁秀英不慎摔傷了腰,面對如此高齡的病人,醫(yī)院所有醫(yī)生都判為“起不來了”,可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加上她積極地鍛煉,現(xiàn)在,她又能下床活動,生活能自理了。
梁秀英以她的生活態(tài)度和行動,不僅贏得了子孫后代的尊敬,更為他們樹立了做人的榜樣。就如老人的大兒媳王連文所說:“作為家中的大媳婦,我有責任和義務(wù)將婆婆勤勞、純樸、友善的高貴品格繼承下去,使家庭更溫暖,社會更和諧?!?/p>
- 2011-12-06張淑英:大愛農(nóng)婦情動鄉(xiāng)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