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飯菜漲聲一片中,記者卻在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山西巷發(fā)現(xiàn)了一家名為喀什岳普湖穆斯林飯館,這是一家門面不大卻顧客盈門的飯館,已經開了十多年了,從10年前的6元錢拌面到今天為止從未漲過價。(11月3日天山網)
一個小飯館為何能堅持十年不漲價?新聞可供分析的素材不多。從字里行間、只言片語中,筆者捂出這樣幾條理兒:
它始終把經營目標定位于工薪階層。在銀行工作的王麗女士告訴記者,在這里就餐的有很多是附近工作的工薪階層。因為,整個消費人群中,工薪者永遠占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定位準確就為他贏得了源源不斷的客源。
它始終把飯菜質量當成飯館的生命。還是這位王麗女士說,她在這家拌面館吃飯已經有4年了,由于味道好,分量足,價格非常合理,她將孩子的午飯也安排在了這個飯館。時過十年,餐飲原輔材料和服務人員工資,隨物價指數(shù)上漲,無疑加大了飯館經營成本,這家飯店沒有人漲我明漲,或者降低飯菜質量暗漲明不漲,而是堅守質量不降、價格不升,看來他因為飯菜單價低而失去贏利率,但他更多地贏得了市場激烈競爭可貴的客源。從準確定位的理論客源,又用質量至上拿到了經營中的現(xiàn)實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