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辭職“人脈效應”莫選擇性放大
2015-04-28 08:28:4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記者調查發(fā)現,由于公務員辭職意愿增加,一些企業(yè)甚至開始托獵頭尋找離職公務員。為何離職公務員受到如此青睞?記者發(fā)現,除了工作作風嚴謹,組織管理能力強之外,熟知政府流程、辦事風格,掌握政府部門的人脈資源,讓離職公務員成為房地產、金融和互聯(lián)網三大受政策影響最強的行業(yè)所爭搶的對象。(北京青年報4月26日) 關于一些公務員辭職、一些企業(yè)爭搶部分辭職公務員,是由于看中這些公務員在職時積攢的“人脈資源”的信息,這早不是第一次,而且歷來是輿論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次也不例外,一時間,找工作靠既往“人脈效應”,似乎成為公務員辭職找工作的全部唯一標簽,不免讓人感覺有些過頭。 不否認,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公務員群體也不例外。在時下為數不少的辭職公務員內部,的確存在這樣那樣依靠在職時積攢的各種“人脈效應”,通過不正當甚至違法違規(guī)的手段,通過損害國家、社會或他人利益、秩序的方式,為相關企業(yè)和個人謀取超額利益問題。 就此而言,我們的確要對依靠“人脈效應” 等公務員離職找工作現象予以高度的關注,有關方面甚至有必要嚴格利用《公務員法》等明確的禁止性規(guī)定,對此加以制止、糾正和懲罰,以儆效尤,讓繼續(xù)著立即改正,后來者不敢再為。 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對待公務員離職,不管是網上還是網下,卻出現了一種極端現象,諸如“企業(yè)用公務員是看中他們的社會關系,工作能力我看夠懸”、“公務員自己找工作!他們會什么?什么都不會,只會瞎指揮,作威作福!”、“沒得貪就離職”等過分言論比比皆是,人為選擇性放大公務員辭職的“人脈效應”等。凡事過猶不及。出現如此不顧客觀事實全盤否定公務員正當離職找工作的莫須有傾向,是不理性不客觀也是不應該的。 就目前已經離職的公務員整體而言,大多恰恰是有能力才離職,才有勇氣和資本離職。正如網友所言,公務員里有害蟲,這和社會有害人一樣,但敢選擇離職的,絕大部分往往都是有能力有個人實力的,而且像這樣離職后靠自身能力闖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業(yè)的大有人在,像早期的王石、劉永行等不勝枚舉,就是證明,別用個別離職公務員的錯打翻和否定全體離職公務員,也不要把個別離職靠人脈謀利的公務員,想象成所有離職公務員都這樣。 全盤否定公務員離職及合理找工作,不僅不公平不客觀,對公務員正常體制內外流動也是負激勵。就有公務員直言,這樣的節(jié)奏是要把公務員都閉上絕路嗎,不離職說是機構臃腫人多混事,離職進入社會了又一棍子打死說是在混人脈,難道公務員就不應該在社會混口飯吃嗎?這話雖然有些激烈,但顯然一刀切否定公務員離職找工作正當性,對下步更多公務員體制內外正常流動信心是個打擊。 近年來,關于公務員是否出現“離職潮”的問題備受關注。對此,國家和公務員法的態(tài)度和設計是,適當公務員的體制內外流動,有利于公務員群體的長久健康;而廣大民眾,則是期望通過這一現象來觀察公務員職業(yè)是否回歸社會正常,以及檢驗背后所反映和折射的改革力度、反腐成效到底有多大、有多成功。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我們當然要對一些不正常甚至違法違規(guī)的辭職找工作予以制止,但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為個別的違法違規(guī),就全盤否定絕大部分公務員辭職找工作的正當性。這不但與公務員個人的正常辭職權力行使不公,更與公務員正常體制內外流動確保公務員整體健康不利,也不利于公務員與社會、官民進一步和諧相處。體制內一些公務員鼓足勇氣合理合法向體制外流動,需要社會的客觀看待、肯定和呵護。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