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食品謠言止于治理
2015-04-17 15:53:18?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最近幾天來,一則“一名12歲男孩吃了‘老鼠肉’凝血酶超高,在市中醫(yī)院ICU做血透……”的信息在蘭州市部分家長QQ群、微信和手機短信中傳開。記者就這一信息向疾控部門、蘭州市中醫(yī)院等單位進行核實,最終確認這是一條假信息。(4月15日西部商報) 事實上,就像老鼠愛大米,謠言也早已愛上食品。日前微信公布的“2014年最火的10大謠言排名榜”,其中食品就占據“2大”。有關方面的調查結果也顯示,網絡謠言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三類。 說到這,不妨做一假設,假如民眾每一天進口的食品100%安全,經得起腸胃和身體的檢驗,食品真的“天下安全”,類似的“肯德基炸雞內發(fā)現(xiàn)蛆蟲”、“我國多省的麻辣燙、米線店低價購買火葬場尸油煮粉”等謠言,還可能有傳播的土壤嗎?恐怕此等謠言在“天下安全”的事實面前,定會粉身碎骨,不戳即破。 正如專家分析,食品領域之所以易出謠言,主要因為食品健康老百姓最關心,結合當下中國食品安全的現(xiàn)狀,傳謠最容易。因此,食品謠言既要止于智者,還要止于治理,只要食品“天下安全”,或許就能換得天下“天下無謠”。 就在日前,甘肅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fā)了《甘肅省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提出今年將開展食品安全“審計”,對問題食品生產企業(yè)進行全方位、全過程逐項審核檢查,形成審計報告,計入安全信用檔案。與此同時,還將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力度,加大問題食品的核查處置力度。總之,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確保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大事,要抓好此等大事,就必須辦法要多、措施要實、工作要細,誰也不能掉以輕心,誰也不敢輕視小視。為了食品“天下太平”、“天下無謠”,食品領域需要刮起“審計風暴”,諸如風險隱患排查力度、問題食品打擊力度、食品執(zhí)法力度等,重拳出擊,力度越大越好。 |
相關閱讀:
- [ 04-15]油條阿姨出難題須管理更接地氣
- [ 04-03]與其被動受罰不如主動召回
- [ 03-18]用嚴刑掃除食品上的“蒼蠅”
- [ 03-18]“食品召回制度”關鍵在落實
- [ 03-16]別讓“瘋狂的辣條”成為健康殺手
- [ 03-09]從麥當勞看美國“抗生素肉”之戰(zhàn)
- [ 02-04]白酒加金箔,不靠譜的“物理反應”
- [ 01-22]如何破解“重賞之下無勇夫”?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