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釋永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規(guī)范佛教網絡詞條,將佛教網絡百科詞條、貼吧等的編輯權限歸還給宗教界或專門學術研究機構。釋永信說,一些文學、藝術、影視、歌曲、廣告作品中不時出現(xiàn)戲謔、譏諷、丑化僧尼的現(xiàn)象,比如“網絡神曲”《法海你不懂愛》,惡意詆毀唐朝著名的法海禪師。(3月10日新華網) 釋永信指出的“佛教網絡詞條混亂”,我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網絡亂象肯定存在,“佛教網絡詞條混亂”也需要加以治理。不過,釋永信代表舉例說,“網絡神曲”《法海你不懂愛》,惡意詆毀唐朝著名的法海禪師。我以為沒那么嚴重。 文學藝術作品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情有可原。僧尼作為文學、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或多或少都會被進行一些藝術加工,這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需要。大家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電視劇《濟公》是這類影視文學作品的代表。事實上,唐僧也好,濟公也罷,都是深入人心、深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形象。 當然,也有一些僧尼的形象不太受人歡迎。比如,釋永信代表提到的法海和尚,就是其中之一。法海的形象被毀,不能完全怪罪于《法海你不懂愛》,若要較真起來,應該找《白蛇傳》作者打官司。 提到《白蛇傳》,不得不多啰嗦幾句。作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所表達的,是我國古代廣大人民對人性解放的渴望,《白蛇傳》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白娘子、許仙、法海,不僅在我國家喻戶曉,在海外也有著很大的影響。《白蛇傳》中所描寫的大量古代傳統(tǒng)習俗,是中國民俗文化信息最為豐富的口頭遺產之一。這也是《白蛇傳》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原因。 回到被釋永信代表抨擊的《法海你不懂愛》這首神曲,似乎也沒有詆毀僧尼的意思?!斗êD悴欢異邸愤@樣唱道:“你為什么不同意我們的愛,你不想讓我們幸福嗎?自由自在,一生難得真誠的愛,你想遵循你的道理,你不愿意聽我們說,法海你不懂愛,雷峰塔會掉下來……,但你不了解我,一千年我不停的改變,想努力地做好人,我在人間找到我的愛……”這首神曲其實要表達的還是《白蛇傳》所表達的人性解放,只不過是換了一種表達方式,根本沒有詆毀僧尼的意思。說得直白一點,也就是讓大家樂一樂,僅此而已。 宗教文化無疑應當受到尊重,網絡亂象應當治理。釋永信提交《關于尊重宗教感情,規(guī)范佛教網絡用語的建議》很有必要。不過,釋永信代表也不必對一首神曲如此較真。一者,神曲《法海你不懂愛》的本意似乎也不是與僧尼過不去,這種“惡搞”說白了就是“鬧著玩”而已。二者,佛家向來慈悲為懷,對于包括網絡神曲在內的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僧尼形象問題,不妨一笑了之。較起真來,反而讓人覺得釋永信大師情商不夠高,甚至沒有出家人“慈悲為懷”的雅量。 行文至此,想到唐代佛教禪宗祖師慧能的《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釋永信代表,您對前輩的觀點不會不認同吧? |
相關閱讀:
- [ 08-01]釋永信方丈能調教出一個怎樣的李陽
- [ 07-15]釋永信照相該站哪?
- [ 04-17]就讓釋永信大隱隱于市
- [ 12-18]假如釋永信率眾遷移少林寺能否完美上市?
- [ 06-09]釋永信僅僅是當了一回托兒嗎?
- [ 06-09]釋永信的袈裟為何如此受關注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