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總經濟師馮俊4日表示,共有產權住房試點正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淮安、黃石這6個城市推進,作為政策性住房的一種新形式,有人期望,有人觀望?!?/p> 所謂的共有產權房,就是地方政府讓渡部分土地出讓收益,然后以較低的價格配售給符合條件的保障對象家庭;配售時,保障對象與地方政府簽訂合同,約定雙方的產權份額以及保障房將來上市交易的條件和所得價款的分配份額。通俗點說,就是與政府合伙買房,保障戶來住房。 理論上講,這樣的設計通過“綁架”政府的投入,共同占有比例,形成共同的利益,真正將政府綁在了民生的板凳上。但是,之于實踐,政府的關鍵是如何來承擔共有產權的比例?從保障的要義來講,需要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如果一個城市當前房屋的均價是10000元每平方米,共有產權房均面積為70平米,政府擔負的比例40%,意味著每套將投入為28萬元。如果城市共有產權投入的量達到一定比例,對于城市的公共財力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作為一項長期的政策,更將是政府的負擔。 在操作層面上,一方面政府很有可能會參與到直接開發(fā)中來,通過土地、政策等要素,彌補財力的不足和降低交易性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因占有共同產權的比例,客觀上是最大的“投資商”,會維護價格的張力,也有可能通過土地等政策影響到房地產市場。盡管共有產權的共同利益取向,使得擁有的居民受益,而政府可能會取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可能造成樓市的長期高價,于其他群體不利。 顯然,共有產權房在取信于低收入群體的同時,如何取信于市場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即如何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應該來說,受利益的裹挾,的確有難度。如果讓政府嚴格遵守與市場的界線,拿出真金白銀向開發(fā)商購買的話,成本的負擔注定了共有產權房會成為保障的雞肋;相反,如果要承擔起大面積保障的功能,只會在成本上做文章,政府參與開發(fā)或許不會避免。那么,政府可能會成為最大的房地產商。正可謂試點的糾結,糾結的試點。 其實,問題又回到了保障的癥結,政府需要解決的是更廣泛低收入群體有房可住的問題,而不是買得起房的問題,即政府基礎性保障住房在城市中應當占到人口的相當比例,既起到公共保障作用,也起到抑制樓市價格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 04-08]共有產權房重要的是產權明晰
- [ 12-11]共有產權房是不是住房問題的靈藥
- [ 12-03]無問責的叫停嚇得了小產權房?
- [ 11-27]民眾為何誤讀政策熱捧“小產權房”
- [ 11-26]小產權房“存量處理”政策也應明確
- [ 11-25]清理小產權房要申舊策也要出新招
- [ 11-20]讓小產權房轉正搶了誰的奶酪?
- [ 09-24]小產權房清理切莫重復“狼來了”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