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在路邊貼手機膜,不少人覺得這算不上“生意”。而不少干這行的也總覺得掙不到錢。但是,來武漢不到五年的安陸小伙子趙周橋,卻把這種不算生意的生意,做得有滋有味,三年掙了兩套房子。(4月27日,《武漢晨報》) 小伙貼膜逆襲,秒殺白領工資,實現了很多外來人難以企及的購房夢。這樣的新聞?chuàng)现辛舜蠖嗳说摹芭d奮點”,今天各大門戶網站都有“貼膜哥”的位置,小伙也成了今天的熱門新聞人物,那么他的發(fā)財路有多大示范價值? “小伙給手機貼膜3年賺2套房:最多1個月掙3萬”各大媒體都用了這個標題。乍一看,大學畢業(yè)生期望工資也就4000多元,如此高薪的工作能不誘人?貼膜嘛,看看就會了,成本又低,又不要學歷起點,正在苦于工作沒“錢途”的人們要不要學“貼膜哥”?中國大媽苦于難找到投資機會,既然要出國購買房產保值增值,何不在自家小區(qū)投資做貼膜生意? 說起來容易,好像一眨眼五年過去了,小伙在路邊擺了個攤子隨便貼貼膜就賺了兩套房。新聞記者標題這么處理,這是新聞技術需要,追求的那是個“吸睛效應”,要的是瞬間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所以,編輯弄了個“此處是金山,趕快來貼膜”的震撼標題。那么,真實的情況呢? 原來,小伙是個有心人,他不會賣高價,也不會刻意壓價競爭,老老實實做生意吸引了不少回頭客,而且他還有售后服務。用他自己總結的生意火旺“寶典”——“一個是價格公道,二是質量、服務實在”。他一個月做滿30天,每天晚上湊在燈下。夏天,汗從眉毛上往下流;冬天下雪,腿腳凍僵。盡管三年內掙了兩套房,但其中的辛苦,趙周橋說自己“心里清楚”。 明白了吧?不是貼膜生意好做,好賺錢,而是人家能吃苦、勤勞、有生意經、肯動腦子。具備這些品質,不管做哪行都有的賺。筆者有一位叔父,原先是農民,后來在蘇州發(fā)了家,買了2套門面房。家鄉(xiāng)人去了,一看,誰都想發(fā)財,可吃這么大的苦不是什么人都辦到的。叔父做的是廢品回收生意,家里整個一垃圾場。為了控制成本,雖然他早已身價不菲,但還是沒舍得雇人,自己和全家權當工人,一年從頭忙到尾,每天起早又貪黑。筆者這么說,讀《小伙撿破爛3年賺2套房:最多1個月掙3萬》的報道,你還會跟風? 所以,奉勸那些看到標題不究內情、急著做貼膜發(fā)大財的人:成功的原理都是相通的,不管做白領,當公務員,還是貼膜、撿破爛,只要肯吃苦、夠勤勞、又有心,成功總是可能的。不要聽說貼膜好賺錢就去貼膜,聽說賣煎餅能發(fā)財就去開煎餅店,關鍵是練好成功的內功。各行都有各行的門道,哪怕最難做的生意都有人賺錢。開超市利潤薄,李嘉誠開屈臣氏要上市,做房地產利潤越來越薄,許家印還不一樣在賺錢?可見,練好內功、有眼力,做哪一行都有機會的。 《小伙給手機貼膜3年賺2套房:最多1個月掙3萬》席卷網絡,這更多是應了大眾速成發(fā)財的心理需求,不要指望看了它大家都去做貼膜一起發(fā)財,但這個新聞的示范、推廣價值其實不大。如果說這條新聞真有什么新聞價值,筆者想,就是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草根的獨門逆襲的故事。 |
相關閱讀:
- [ 02-14]大大方方把公務員工資曬出來
- [ 11-18]國企高管,“當官”“發(fā)財”不可兼得
- [ 09-13]“年輕人做公務員嚴重浪費”說給誰聽
- [ 03-25]當官即不許發(fā)財
- [ 04-09]別把下基層搞成擺拍作秀
- [ 04-09]官員“掃大街”指南
- [ 03-11]明星委員“會場范兒”不是簽名是履職
- [ 01-13]幸災樂禍圍觀湯唯被騙,很沒品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