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成人免费国产|2021国产精品夜夜|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尤物蜜芽国产成人精品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软件|色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视频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在大變動中書寫大文章

www.fjnet.cn?2013-11-05 07:03? 鄭必堅?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新世紀第二個10年,大變動、新覺醒是主流是大勢。抓住這個歷史大勢,不斷促成新覺醒,中國就能追上世界的腳步,書寫精彩的大文章。

中國與世界,正處于一個“大變動、新覺醒”時代。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進程。這個進程,中國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世界則從上世紀70年代越南戰(zhàn)爭結束后啟動。從那時到現在不到40年,中國和世界都發(fā)生了新的巨大變動。這樣的大變動還將持續(xù)下去,真正的大文章還在后頭。

回看歷史,就在世界性的三輪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中國的國家命運也發(fā)生了三次大轉折。歷史告訴我們,只有抓住大變動帶來的機遇,不斷促成新覺醒,中國才能追上世界的腳步,書寫精彩的大文章。

在第一輪經濟全球化中,英國開始了產業(yè)革命,而清朝的“天朝大國”美夢正酣,旋即被英國人一巴掌打入半殖民地。中國人不但沒有抓住機遇,反而成為最大受害者。

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的第二輪經濟全球化,由于后起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而斷裂。兩次世界大戰(zhàn),先后在資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引發(fā)了兩次大革命。這一回中國人抓住了時機,實現了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世界逐步進入和平發(fā)展為主題的新階段,也迎來了新科技革命和第三輪經濟全球化。中國再一次抓住新時機,自我改革、自我完善,擺脫了貧困落后和封閉僵化,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創(chuàng)了與經濟全球化相聯系而不是相脫離的關系,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對世界來說,這條道路就是和平崛起或和平發(fā)展。

世紀之交,世界范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動、新覺醒”。曾經對立、對抗的東西方陣營解構,經濟全球化迅速覆蓋各國,世界范圍內的市場體系初步形成。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也進入新的階段,新興大國共同和平崛起,以G20為共同平臺的全球經濟新治理機制登上舞臺。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看中國,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人將通過自己新的奮斗,產生一種新的精神面貌,一種本質上的新覺醒。中國不會關上開放的大門;中國還將全面深化改革,全力以赴地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經濟質量,激發(fā)全社會的創(chuàng)新活力、創(chuàng)業(yè)活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中國會堅持和平崛起的發(fā)展道路,這不是外交辭令,而是歷史方向,因為,堅持“和平”就是要破解“中國威脅論”,實現“發(fā)展”就是要證明“中國崩潰論”缺乏根據。打破“國強必霸”的舊邏輯,既是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也是中國的新覺醒。

這樣的新覺醒無疑能為中國找到破解難題的鑰匙,但同時也應冷靜和理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大的發(fā)展中大國”,這兩個概念就是當代中國的定位,意味著我們遠未達到發(fā)達水平,體制、文化等軟實力差距更大。

放眼今日之世界,發(fā)展的“兩重性”正鮮明呈現。以大國動向而論,一方面,和平發(fā)展是主流,各國利益相互依存日益廣泛而深入;另一方面,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仍然是個別大國的行為特征。未來人類社會無非是三種選擇:一是固守冷戰(zhàn)思維;二是搞局部熱戰(zhàn);三是走新路,構建各種形式的利益匯合點和利益共同體,謀求共同發(fā)展。在這種情勢下,中國的“新路”格外引人關注——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努力辦好本國的事,在必要的國防建設、國家安全基礎上,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同世界一切相關國家和地區(qū)構建和發(fā)展利益匯合點、利益共同體。

中國有句老話,人之相知,貴相知心。當今世界各國在拓展“利益匯合點”基礎上,形成各種“利益共同體”,反映出時代潮流、發(fā)展趨勢,這才是21世紀國際關系的核心特征。新世紀第二個10年的“兩重性”,其復雜深刻程度,也許遠遠超出基于經驗和常規(guī)的判斷。但大變動、新覺醒終是主流是大勢,將不可阻擋地繼續(xù)發(fā)展。抓住這個歷史大勢,人類才能不斷推動世界和平發(fā)展,而中國也才能更好地書寫新篇章。

(作者為國家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會長、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

  • 責任編輯:林錦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