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摸清家底是為了保家底
www.fjnet.cn?2013-03-27 06:56? 徐立凡?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載者,是人們享有自然資源所賦予的天然環(huán)境權和生存權,所覆者,是未來的生存空間和發(fā)展空間。 水利部、國家統(tǒng)計局26日對外發(fā)布《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公報》。此次水利普查首次摸清了全國水利“家底”,填補了與水有關的國情國力信息空白,為今后實施有針對性的治水方略提供了可靠的決策依據。 摸清“家底”,是為了保全“家底”。從水利普查已公布的結果看,可謂有喜有憂。喜的是,經過幾十年建設,已基本形成了覆蓋城市鄉(xiāng)村、功能較為齊全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憂的是,與支撐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和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的需求相比,水利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環(huán)節(jié)。比如,有防洪任務的河段水利設施仍多數不達標,對江河水資源的調控能力不強,供水保障能力較弱等等。 與人工水利設施的急待完善相比,更值得關注的是自然水系的萎縮與污染。根據普查結果,我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河流約有2.3萬條,比上世紀90年代的統(tǒng)計減少了2.7萬多條,萎縮超過一半。而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的污染,或許更加觸目驚心。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載者,是人們享有自然資源所賦予的天然環(huán)境權和生存權,所覆者,是未來的生存空間和發(fā)展空間。中國本來就是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25%,加之水質多數不達標,因此治水任務更加繁重。 完善水利設施,提高綜合利用水資源的能力,固然是治水的重要考量,也是防止自然災害造成嚴重破壞的需要,但就現實而言,還原江河湖泊的自然稟賦,保證地下水不會成為人們的健康威脅,同樣是嚴峻挑戰(zhàn)。 綜合治水,最重要的是制度投入?!皫Ф镜腉DP”,是水污染趨于嚴重的重要內因。改革地方政績考核體系,對習慣于用犧牲環(huán)境換取增長的行政慣性進行更有力地糾偏,社會已經呼吁有年,面對嚴峻的形勢,已經沒有再拖延之理。 綜合治水,還少不了公眾投入。長期以來,治水似乎只是政府和企業(yè)的事,在地方政府與企業(yè)存在利益關聯性的情況下,治水總是出現反復。缺乏共識就缺乏行動的一致性,黏合共識的最好辦法,是讓公眾參與治理。別把公眾的參與視作壓力,而應看作政府治水的最大助力。 綜合治水,還需要財政的更大投入。這種投入,既是最大的民生投入,也是最大的未來投資?!度珖叵滤廴痉乐我?guī)劃(2011-2020年)》已經啟動,但治理水污染和興建水利設施,投入巨大。除了財政,還需建立多元的、高度資本化的運作體系。 摸清水利“家底”,應該成為全民治水的新起點,這才能體現出其真正的價值。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1]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召開后的關鍵是落實
- [ 03-28]大旱啟示:不要讓“水利”變成“水害”
- [ 02-10]驚聞全國超50%耕地沒有水利設施
- [ 02-05]何不讓返鄉(xiāng)農民工大修水利
- [ 02-05]何不讓返鄉(xiāng)農民工大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