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獻何時成為公民共識?
www.fjnet.cn?2012-11-06 11:12? 徐 娟?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20歲的廣西壯族小伙韋茂志遭遇車禍不治。他是家中獨子,悲痛的老父說“如還能救人,那就捐出去吧,多救一個是一個。”遂將兒子的心、肝、腎、角膜都捐了出去,救活了4個人,讓2人重見光明。老人的選擇還促成了廣東省第一例公民器官捐獻心臟移植。(11月5日央視) 在極度悲痛的情況下,韋茂志父母親依然決定在他身后,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其他患者,這種大愛無私的精神,值得全社會學習、尊重和倡導。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入土為安”,受這些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目前我國捐獻遺體和器官,用于醫(yī)學教學、病理研究、臨床解剖、器官移植等面臨重重阻力。由此帶來的是,一方面,尸體嚴重匱乏導致醫(yī)學科學研究和實際操作水平難以提高;另一方面,在器官捐獻與移植項目上,供體器官來源不足已成為我國醫(yī)學界公認的問題。 資料顯示,我國現(xiàn)有100萬尿毒癥患者,有50萬人可進行器官移植治療,而實際每年能夠進行移植治療的不到5000人,只有1%的人能獲得移植機會;每年患角膜疾病的有500萬人,其中有400萬患者可以通過角膜移植重見光明,但全國每年僅有700個角膜供體;有400萬白血病患者在等待骨髓移植,但我國目前惟一的“中華骨髓庫”僅有5萬多份捐獻者的資料登記,許多人在苦苦等待中逝去…… 在美國,申請或更換駕駛執(zhí)照時,申領者會接受詢問:“如果萬一遭遇不測,你是否愿意捐獻遺體?”如果同意,駕照上會有所體現(xiàn)。然而,去年衛(wèi)生部負責人對媒體透露我國有望實現(xiàn)申領駕照時進行器官捐獻意愿登記的消息時,立即就引來廣泛爭議。媒體就“申領駕照時是否愿意填寫器官捐獻意愿登記”做過一項調(diào)查,有62.9%的調(diào)查者明確表示不愿意。申領駕照與器官捐獻登記“綁”在一起,并不是哪個部門的創(chuàng)意,而是借鑒國外做法,此舉為何在中國水土不服?個中原因的確值得反思。 習慣性思維的確很頑固,但改變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務。遺體和器官捐獻不僅需要人們在思想上有大的突破,而且更是人性博愛與奉獻精神的進一步升華。央視《小崔說事》做過一期節(jié)目叫“我的死亡誰做主”,談得就是關(guān)于遺體捐獻的問題。其中一段話耐人尋味:“無論你對自己的身后事作出何種選擇,都是正確的。因為,生和死沒有人能說清楚,我們只能以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智力的基礎上來有限度地判定這個問題,沒有任何人能夠在倫理上輕視或者責備你”。在完善相關(guān)立法的同時,更多的是需要貼近大眾實際生活的宣傳,形成鼓勵、提倡遺體和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形成尊重、關(guān)愛捐獻人及其親屬的社會風氣。 當人們相信行善是好事而不是“傻事”的時候,相信我以舍己之心助人、人必以愛我之心助己的時候,相信這個世界會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變得更美好的時候,遺體和器官捐獻就不再諱莫如深,更不再來自道德上的脅迫與壓力,而是成為我們每個人內(nèi)化于心、外化為形的自主自愿。韋茂志一家正是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了這一切。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2]人體器官N道難題待破解
- [ 10-11]“人體器官分配”究竟該如何“統(tǒng)一”?
- [ 05-31]器官買賣必須禁止
- [ 03-02]“活體捐贈”中的蒼涼底色
- [ 03-02]人體器官買賣醫(yī)院不能免責
- [ 02-21]器官捐獻者醫(yī)療費不妨政府買單
- [ 05-03]器官捐獻要走出“駕照”的狹小空間
- [ 04-27]善舉不會給你帶來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