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僅有指南不夠
www.fjnet.cn?2012-10-17 10:29? 熊丙奇?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日,教育部網(wǎng)站公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給學前孩子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成長設定了一個“階梯”狀的標準。 此次《指南》分兩個部分,一是提出學習與發(fā)展目標,二是教育建議??陀^而言,《指南》為幼兒園和家庭,引導幼兒養(yǎng)成健康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培育幼兒的情感提供了不少意見。但不論是教育建議,還是發(fā)展目標,在現(xiàn)實中都可能難以落實。而且,《指南》中提到的有關學習與發(fā)展目標還可能演變出新的問題。 比如,《指南》建議保證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在越來越提前到來的學業(yè)競爭壓力下,家長就是看著孩子哈欠連天,還要送他們上各種培訓班、興趣班。有調(diào)查顯示,我國超過70%的中小學生都存在睡眠不足的情況。 《指南》提出5~6歲的孩子“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nèi)的加減運算”。在“幼升小”的壓力之下,很多幼兒早在3歲就達到這一水平了,如果到6歲還只有這一水平,是很難贏得擇校競爭的。而《指南》提出的一些新標準,還有可能成為“幼升小”的新考題,比如,《指南》認為孩子需要有初步的歸屬感。5歲要能說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縣(區(qū))名稱,知道當?shù)卮硇缘奈锂a(chǎn)或景觀。一些學校以此出題考學生,還可以拿《指南》作依據(jù)。 雖然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指出,《指南》提供的是家長和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參照,并不是評價和衡量幼兒發(fā)展快與慢、好與差的“標尺”。實際上,鑒于我國存在“幼升小”擇校熱的事實,以及學校(幼兒園)管理的行政化特點,這些標準很有可能演變?yōu)樵u價和衡量幼兒發(fā)展的“標尺”。 除了上述問題外,《指南》所設定的一些目標,其實還存在把成人的意識強加給幼兒的問題。《指南》中有“能感受到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并為此感到高興”等標準,這本身就與同在《指南》中“6歲要學會傾聽和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的標準不符——學生完全可以對家鄉(xiāng)不好的變化感到不高興,有不同的意見。 所以,要讓幼兒健康成長,不讓學業(yè)負擔趕走快樂童年,比《指南》更重要的有三,一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縮小學校間的辦學質(zhì)量、辦學條件差異,緩解“擇校熱”——幼兒園的“小學化”都因此而生,家長就算懂得幼兒教育理論,也難以付諸實踐;二是改革我國單一的評價體系,給予幼兒發(fā)展個性、興趣的空間,目前,很多幼兒都被裹挾進“不輸在起跑線”、“從幼兒園開始準備高考的”的洪流中,家長和幼兒園無不關注高考科目的學習,甚至不惜犧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三是給予學校辦學自主權,只有學校有辦學自主權,不圍繞行政指標轉(zhuǎn),老師有教育自主權,才有學生的個性可言,學前教育才會真正關注幼兒健康的習慣養(yǎng)成和情感教育。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6]教育部首設兒童成長標準: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
- [ 10-15]林爻女士,你不能先輸?shù)艚逃^
- [ 10-15]龍文區(qū)致力于城市化中改善教育民生
- [ 10-15]家長吐槽“1月摧垮6年教育觀”引熱議
- [ 10-14]我國留學低齡化趨勢顯著:家長失望國內(nèi)應試教育
- [ 10-13]文萊蘇丹稱將加大對教育支持力度 造就更多人才
- [ 10-13]2012年全國成人高考今日開考
- [ 10-13]福建省少先隊紀念建隊63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