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熱議:高中課本該不該追捧莫言?
www.fjnet.cn?2012-10-16 08:23? 寧 豐?來源:北京晨報 我來說兩句
建議 該不該入選課本 更該聽孩子心聲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可喜可賀。但是不是就適合入選中學生教材,被中學生所接受,受中學生所喜愛。其實,作為高中語文教材閱讀主體的中學生最應該有發(fā)言權,因為,他們才是日后這本教材的真正使用者,合不合適他們才最有感觸和體會。 誠然,莫言的作品都很優(yōu)秀,此次獲得諾獎是中國文學界的大好事,將被載入歷史,對于中學生來說也有了解其作品的需要。但是不是他的每一篇作品都適合入選教材,適合中學生閱讀,筆者認為這很值得商榷。現在大家存有爭論的就有《紅高粱》、《蛙》、《豐乳肥臀》等作品。 然而,現實情況我們看到的卻是,相關部門或專家已經一廂情愿、喧賓奪主地完全替學生做了主。要么力挺入選,要么竭力反對入選,爭得不可開交,卻毫不關注中學生對此問題的看法和心聲,有的專家甚至把入選的篇目都已經自定了。這種無視學生發(fā)言“權益”的做法,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如今,各教材出版社對于教材的編寫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間。在國務院剛剛發(fā)布的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中,確定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編寫核準不再需要教育部審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認為:“什么人編寫教材,選擇什么樣的教材,主體應該是最熟悉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教師,但長期以來卻被認為是政府的職權?!蓖蹩∠?/p> 質疑 語文承擔多重使命 別僅因獲獎選作品 如果說莫言的作品確實有“經典”之處,也符合教學的需要,過去選擇有所遺漏,增選進去,未嘗不可;但如果僅僅是因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就要順勢選擇,就顯得過于勢利,大可不必。諾貝爾獎是一個重要獎項,但也只代表評委看法,并不能就此認定莫言的作品就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最高成就。莫言的作品選入語文教材,學生會讀;不放入語文教材,也會有很多學生去追著讀。在語文考試與語文教材“脫軌”的現實下,莫言作品是否進語文教材,也都會成為一個學生必須知道的文學常識。 正因為語文教材承載的使命特殊,所以無論什么文章,一旦選進語文教材,就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獨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個教材系統(tǒng)中一個有機組成?!罢Z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是教學活動的憑借,發(fā)揮著工具性的功能;“語文教材不僅僅是例子”,也發(fā)揮著人文性的熏陶育人功能。在這個意義上,相比于誰的作品、誰的哪篇作品該不該入選語文教材的爭議,爭議背后的各執(zhí)一端、莫衷一是更讓人憂慮,因為它影響著育人的導向和育人的效率。 語文作為一種課程,課程作為一種文化,教材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美國是十分重視語文教材建設的,將其置于課程文化的原則下進行選編。在約瑟夫等著的《課程文化》一書中,作者將美國的語文課程文化標準概括為六個方面:一是工作和生存訓練,讓學生學會生存;二是承接圣典,讓學生習得核心的知識、傳統(tǒng)和價值;三是發(fā)展自我和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四是建構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五是思考民主主義,形塑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六是正視主導秩序,培養(yǎng)學生適應和改造社會的能力。郭文婧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6]“被幸?!钡哪哉弧斑^度消費”
- [ 10-15]文學的生命力存乎人心
- [ 10-13]做一個對得起所受苦難的作家
- [ 10-13]莫言獲獎,或是“諾獎情結”的終結
- [ 10-12]以平常心看待莫言獲獎
- [ 10-10]更應當關注文學意義上的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