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下跪門”背后的兩種邏輯
www.fjnet.cn?2012-08-27 15:51? 楊朝清?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24日清晨,湖北武昌大東門公交車站發(fā)生令人唏噓一幕:一名農民工扔煙頭,被市容監(jiān)督員捉現(xiàn)行。撿起煙頭后,執(zhí)法人員仍要秉公執(zhí)法,情急之下,該農民工雙膝下跪求情。該場景被一名網友拍照,事后上傳至微博,一時引起波瀾。當晚,武昌區(qū)城管局緊急介入調查,稱執(zhí)法本身并無問題。(8月26日《北京晨報》) 在傳統(tǒng)的倫理敘事中,弱者往往占據道義優(yōu)勢,成為被同情、被聲援的對象;而強者通常遭受固有成見和群體情緒的影響,成為被質疑、被指責的對象。強弱有時候涇渭分明,有時候卻曖昧難清。在有些城市人看來,市容監(jiān)督員是低人一等的弱者;但在農民工看來,市容監(jiān)督員卻成了高人一等的強者。 農民工扔煙頭,是一種生活習慣,圖的就是方便省事;市容監(jiān)督員執(zhí)法,是一種職務行為,講究的是公共秩序。對于輾轉于農村和城市的農民工來說,在農村隨處可扔的煙頭,在城市里卻有可能接受規(guī)訓和懲罰。當農民工的生活習慣遭遇市容監(jiān)督員的角色規(guī)范,二者的觀點碰撞和利益博弈就在所難免。 作為一種表演式抗爭手段,農民工“下跪門”的目的并不是“表演”本身,而是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表演僅僅是利益訴求表達的外殼。一方面,非下跪不足以抒情,下跪具有示弱效果;另一方面,非下跪不足以維權,下跪具有“倒逼”功能。對此,社會學家斯科特早有精彩論述:在利益博弈過程中,弱者往往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網絡,以一種無奈的低姿態(tài)的反抗方式進行利益爭奪。 神奇的網絡,再一次以獨特的力量,改變了社會生活;經過網絡發(fā)酵,農民工“下跪門”迅速從個體事件演變?yōu)楣苍掝}。隨著社會的進步,無論是面對社會生活,還是權力運行,公眾目光的重心已經逐漸轉向了程序的正當性與具體的權利本身。因此,我們在評價農民工“下跪門”的時候,不妨從兩個角度入手。 對于農民工來說,城市化不是簡單的從農村到城市生活空間的置換,而是一個學習城市生活方式、行為和價值觀念的長期過程。亂扔煙頭也好,隨地吐痰也罷,歸根結底是一個文明素養(yǎng)問題;對不文明行為進行罰款雖有必要,但不是根本目的,不可本末倒置。 一方面,我們在關注農民工的生活邏輯的時候,不妨多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在加強社會保障的同時,努力提高農民工在市場中的機遇和地位。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在追求城市公共秩序的時候,不妨在堅持程序正義的前提下,有差異性地對弱勢群體給予人文關懷。如此,農民工“下跪門”或許不會上演。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8]城管給小商販下跪的糾結
- [ 05-07]城管下跪勸商販,能否“喚醒”文明執(zhí)法?
- [ 05-03]應嚴查逼醫(yī)生集體為死者下跪事件
- [ 11-04]教授下跪是膝蓋軟,還是權力硬?
- [ 11-04]教授下跪以求竟打動不了官員的鐵石心腸?
- [ 06-16]“下跪”的是他,“感召”的是你
- [ 05-06]擁抱比下跪更適用于父母和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