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黃石廣播電臺組織大家參觀了銅錄山古礦冶遺址,遺址博物館已經裝飾一新。聽說,有關方面又開始了新的申遺準備。
對于熱愛礦冶文化的每一個大冶人來說,將古礦冶遺址申報世界遺產,是一個帶有代表性的夢想。多少仁人志士曾經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付出過艱辛的努力?但我們真的準備好了么?
記得06年底,銅錄山古礦遺址因保護不力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中除名,全市一片嘩然。真是滑稽,一邊申遺,一邊保護不力,把某些領導人借“申遺”出名、出政績的“假文化”心態(tài)表露無遺。
銅錄山古礦冶遺址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保存了3500年礦冶歷史的完整遺址,其歷史價值,學術價值,文化價值不可估量。但在現(xiàn)實的經濟價值、官員的升遷價值面前,這些文化價值統(tǒng)統(tǒng)成了點綴和裝飾。2006年的悲劇,正是在這樣一種“經濟決定申遺”的價值體系觀念下才得以發(fā)生。
今天重提此事,是要點醒我們的地方領導人:銅錄山古礦冶遺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短時期內很難給地方帶來什么經濟效益,相反,很可能還會給地方財政增加更大的包袱。君不見,2006年黃石地方政府花大價錢申報成功的國家端午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塞神舟會”,由于缺乏配套資金的投入,近幾年捉襟見肘、頻臨偃旗息鼓。
文化是一個“耗錢”的事業(yè),但它更是一個偉大的事業(yè)。小一點說,一個地區(qū)一個縣的社會歷史、社會形態(tài)會因文化興盛而改寫;往大里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會因為文化的燦爛而輝煌。政府把錢投在文化上,就是把錢投在了未來上。這是任何物質回報都無法比擬的高級投資。
日前申遺成功的杭州西湖,他們同05年成功申遺的澳門一樣,公開向社會承諾,堅持“六個不”:不改變、不收費、不漲價、不破壞、不出讓、不侵占。這樣一來,民眾切切實實可以從申遺中享受到文化的滋潤。銅錄山申遺當學杭州、澳門,如果象張家界等地一樣,大申遺后大漲價,大收費,我想還是不申遺的好。
- 2011-06-27不把申遺當生意是回歸保護本意
- 2011-06-27限客何必等“申遺”
- 2010-12-17澳門“申遺”免門票是一面鏡子
- 2010-12-13“關公信俗”申遺:警惕甘露變毒藥
- 2010-12-08舉債“申遺” 咋像貸款做“生意”
- 2010-09-28窮縣申遺與“破窗經濟”
- 2010-09-15中醫(yī)針灸竟然衰敗到了申遺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