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為人才大開綠燈,落戶買房比普通百姓便宜一半。日前,杭州市出臺《杭州市人才專項用房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在未來3年內,安排土地1500畝,建設人才專項用房150萬平方米。人才購房,原則上不超過同類地段新建商品住房市場價格的50%。(11月10《21世紀經濟報道》)
杭州市吸引人才的大手筆,足以讓馬化騰精英所在的深圳市望塵莫及。深圳給馬化騰的房補一年為4萬元左右;而杭州市規(guī)定優(yōu)惠五折,按照杭州目前城市的房價均價2萬元/米計算,人才們購置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就可以得到100萬元的優(yōu)惠。何況,杭州比深圳的人才“福利”門檻要低得多,杭州官方表示,“機關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各行各業(yè),只要符合條件的人才,都可享受人才專項用房?!?/p>
在高房價之下,這塊“蛋糕”的確太誘人啦!只是,普通公眾恐怕連聞“蛋糕”味兒的機會都沒有。如果此行動計劃執(zhí)行下去,杭州市能不能成為“人才天堂”目前不好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杭州市抑或不再是咱普通老百姓希冀的“人間天堂”。
首先,在制訂切分“蛋糕”的規(guī)劃上,普通百姓可能處于“失語”狀態(tài)。引進人才是大事,為了城市發(fā)展,適當?shù)亟o人才一些優(yōu)惠政策無可厚非,但是優(yōu)惠多少、怎么優(yōu)惠等問題,還得看民意呼聲,畢竟,老百姓才是城市的主人。如果城市發(fā)展中只有權力,沒有權利,老百姓注定不會幸福。
其次,人才認定的低門檻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低門檻可能吸引除精英以外的各方面人才;另方面,低門檻在擴大人才選擇面的同時,也極有可能滋生腐敗。再者,人才認定的標準是什么?是按學歷、成果,還是按貢獻、資歷;普通百姓有沒有可能入選人才之列?此類問題,如果沒有一個讓公眾認可的科學標準,或缺少正義的程序,這塊“蛋糕”則有可能淪為權力分肥的“道具”;對百姓而言,又是地道的“杯具”。
最關鍵的是,在公共福利投入量一定的情況下,人才分得了更多的“蛋糕”,也就意味著普通百姓要少吃幾口“蛋糕”。同時,這種不公平在高房價下,還可異化為對貧困人群的“擠出”效應——因為人才五折購房,有著巨大的尋租空間,若無相應制度約束,人才們的“五折房”足可以成為城市房價的助推器。到那時,杭州就真正成了富人的“天堂”,人才的“星空”,至于貧困人群,還是忙著“望房興嘆”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