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辦幼兒園不足,許多家長不得不讓孩子就讀民辦園,但如今廈門一家比較好的民辦園,每學期收費高達5000-8000元,比一般大學學費還高。在日前舉行的民盟廈門市基礎教育研討會上,民盟廈門市委文化支部建議,政府可對就讀民辦合格(及以上標準)幼兒園的本市戶籍幼兒給予財政補貼。標準相當于所在區(qū)公辦園的生均費用,減輕入園負擔。(10月25日《海峽導報》)
估計民盟廈門市委文化支部的這一建議會受到部分幼兒家長的歡迎的,盡管目前辦學比較規(guī)范、市場認同度較高的幼兒園,收費標準高達每學期5000-8000元(尚不包括伙食費、車費等),是公辦園收費標準的4-5倍,但如果能拿到“相當于所在區(qū)公辦園的生均費用”的補貼,也多少能減輕一些負擔對不對?但實際上,這種辦法除了能起到拉升民辦幼兒園收費標準的作用外,其它的正面作用絕對有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個房價了。本來,2008年的時候我們的房價在向下走,讓不少人看到了買房的曙光。但為了抵御國際金融危機,我們出臺了一系列的購房優(yōu)惠政策后,房價就開始節(jié)節(jié)攀升,最后不得不出臺“國十條”來調控,但仍舊控不住,幾個月后又不得不出臺“新五條”,但現(xiàn)在看來收效還是一個有限。也就是說,當初國家出臺的那一系列優(yōu)惠購房政策,購房者基本上沒得到什么好處不算,房價還變得高不可攀了,真正得到好處的是開發(fā)商。而為什么如此?原因就在于房子本就供不應求,優(yōu)惠政策更是導致了需求的集中釋放。
而幼兒園的情況也一樣,目前部分民辦幼兒園之所以敢于開出天價,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供不應求。公辦園便宜,條件還好,但相當一部分孩子根本就進不去,目前,在公辦園就讀的幼兒21190人,占在園幼兒總數(shù)的26.85%,這意味著全市還有近3/4、人數(shù)達57726人的適齡幼兒無法入讀價格適當、質量有保障的公辦園。而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支配下,家庭條件尚可的孩子們就只能一股腦的涌向優(yōu)質民辦幼兒園了,而供不應求的結果當然就只能是漲價了,民辦幼兒園的收費可是園方自己說了算呀。而且這也是導致沒有辦學許可證的“黑園”泛濫的主要原因。一位要求匿名的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說,取締黑“嘿園”?那么,那么多孩子要分流到哪里?這個后顧之憂使得教育等主管部門不敢對“黑園”有大的動作。
所以,要想真正解決“讀幼兒園難、讀幼兒園貴”的問題,還得是政府投入辦幼兒園,但實際情況卻是那么的不樂觀。據(jù)報道,和“金豬寶寶”增長的人數(shù)相比,今年廈門島內公辦幼兒園僅增加兩所,而且都在非中心地段——一所在觀音山的塔埔,一所在高林保障性住房,可謂“遠水解不了近渴”。
- 2010-09-16別讓幼兒園成為孩子們恐懼的集中營!
- 2010-09-14幼兒園,不能因“非義務”而昂貴
- 2010-09-09民辦幼兒園的圍墻需要政府支撐
- 2010-09-01動輒“關?!庇變簣@背后的鴕鳥思維
- 2010-08-22“山寨幼兒園”不能一關了之
- 2010-07-27幼兒園重歸公益定位才是根本
- 2010-07-23幼兒園不應該是恐怖地帶
- 2010-07-22幼兒園教育“盆景”式開發(fā)亟待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