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罵”按時計費,為郁悶的人排解負面情緒,這種新的服務在網(wǎng)絡上興起,成為上班族的網(wǎng)上“宣泄室”。但心理專家提醒,“罵人”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排解法,應慎重使用(見9月26日《福州新聞網(wǎng)》)。
誠如專家所言,“罵人”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排解法。人的心理面臨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就需要宣泄和減壓。然而我們查遍了心理學教人泄壓的方式,從來沒有見過“罵人”減壓的疏導方式。這正如兩個人在街頭相遇發(fā)生矛盾,最直接的泄壓方式就是直接開罵,或是動手打?qū)Ψ?。這樣的方式雖然有利于泄壓,后果也是難以想象的。輕者一方占了上風得勝而歸,另一方的壓力反而更加難以宣泄。而重者,則有可能導致雙方兩敗俱傷,誰也占不到誰的便宜。
用“罵人”的方式泄壓,雖然立竿見影。然而這種泄壓方式會不會習慣成自然,每當自己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時,都故伎重演如法炮制,甚至于到了不分場合和對象的地步。當這種泄壓的方式像吸食毒品一樣,被當成是安撫精神的“良藥”時,會不會成了人的一種有依賴性的,不自覺的精神鴉片。
專業(yè)的心理治療師,不僅不會讓面臨心理壓力的人,用直接的方式宣泄精神壓力,而是用各種疏導的方式為人解壓。比如讓面臨心理壓力的人,在心理宣泄室減壓,可以用毆打假想敵的方式安全減壓。有的時候也可以用扔枕頭的方式,宣泄有心理壓力的人的心理壓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心理理療師可以通過談話的誘導方式,幫助人們減輕心理壓力。這些方式不僅操作安全,也可以讓人回歸到一種正常的自然的理性狀態(tài),
而且作為心理理療師,不僅需要相應的專業(yè)知識,而且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zhì)。我在一則報道中,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報道,一位心理理療師,在接受了一個有嚴重心理壓力的人咨詢后,需要調(diào)整幾天的情緒后,才能繼續(xù)接診。也就是說,心理醫(yī)師在接受心理咨詢時,對方的心理壓力,同樣會通過語言的表達方式,傳導到心理醫(yī)療師的心里。而一個根本就沒有接受過專業(yè)心理培訓的人,恐怕不會把這種對方傳導過來的不良情緒,有效安全地化解掉的。
心理解壓時一個專業(yè)比較強的行業(yè),并不是任何一個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人,都可以輕易從事的職業(yè)。而且許多“討罵”者未經(jīng)專業(yè)培訓就上崗,不僅是對自己的心理健康負責任,而且更嚴重地是,更是對于解壓者不負責任。如此替人盲目減壓,不僅害人,而且害己。
- 2010-07-20不要老抱“獵奇心理”看年輕市長
- 2010-06-23誰的心理需要疏導?
- 2010-06-18弒母案警示后高考時代亟待心理救濟
- 2010-06-03心理疏導不是解決農(nóng)民工問題的萬能鑰匙
- 2010-05-11沒證不能租房子是仇窮心理在作怪
- 2010-04-30反社會人格幽靈亟待社會心理干預機制
- 2010-04-18富士康“跳樓門”事件折射的社會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