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真相才能還愛心清白
相關(guān)評論:公德與道德,誰都不該退縮
??????????? 法官判案豈能和稀泥?
??????????? 當越來越多的“助人為樂”遭遇“碰瓷”
前年夏天,還是大學生的李凱強與老太太宋某發(fā)生交通糾紛。李凱強稱看到老太太摔倒在地后把她扶起,老太太則稱是李凱強將其撞傷。由于無法查證是誰的過錯造成,根據(jù)公平原則,法院判決李凱強支付原告宋某1萬元精神撫慰金及其他費用共計7.9萬余元。經(jīng)過這件事后,李凱強對人的看法徹底變了,他說若再遇到此類事情“我會走開,不再理睬”。(1月8日《鄭州晚報》)
在隱遁的真相面前,當事雙方各說各話、難辨媸妍,道德與法律陷入“羅生門”的事例“至今已覺不新鮮”。遠一點的有“彭宇案”,近一些的有“孫中界事件”,再近的也有“豆餅老太案”。所幸的是,孫中界在經(jīng)歷斷指證清白的悲愴之后,釣魚執(zhí)法的“公權(quán)碰瓷”本質(zhì)浮出水面,真相還了他一個遲到的公正。只不過,在堅硬的現(xiàn)實面前,很多事件往往無果而終,比如,彭宇案、豆餅老太案,雖和解了官司糾紛,卻迷失了道德導向,真相也在“那一個患過傷風的角落”暗自抽泣。
大學生扶老太被判賠7.9萬事件,又是一起雙方各執(zhí)一詞、是非莫辨的“羅生門”。它的出現(xiàn)再次將一道棘手的選擇題推向了每位公民,在明哲保身與獻出愛心兩個選項之間做出抉擇,選擇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將“很受傷”。若決定袖手旁觀不予理睬,很可能今后會良心不安甚至受到道德譴責;如果義無反顧出手相助,則或恐要無可奈何地接受“碰瓷”,被道德底線失守者“反咬一口”。
相關(guān)新聞
- 2010-01-03大學生抓小偷,助人非得舍己嗎
- 2010-01-09公德與道德,誰都不該退縮
- 2010-01-09個人道德不是化解醫(yī)患矛盾的良方
- 2010-01-07“吐口香糖就收房”后強者的道德霸權(quán)
- 2010-01-04流氓教師作惡背后的傳統(tǒng)道德困境
- 2009-12-22讓人擔憂的是把道德看得高不可攀
- 2009-12-20“人品幣”難不成為了培養(yǎng)道德資本家
- 2009-12-15道德圣人與現(xiàn)實矮子
- 2009-12-12人與人已經(jīng)冷漠到了靠下跪維系道德么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guān)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