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興滅門案的“負面示范”
接著李磊殺死一家6口和張武立殺妻屠子,北京大興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再次發(fā)生滅門慘案。根據中國網1月4日消息:2009年12月31日晚9時20分,因為瑣事發(fā)生爭吵,一男子在租住的平房中將朋友殺害,并殺死目擊此事的女友。之后,男子抱著“一不做二不休”的心理闖入朋友家中,將朋友已懷孕的妻子和岳父母殺害。之后該男子自己報警,割腕自殺未遂。一時之間,名不見經傳的大興區(qū),成了輿論的熱點,無端讓這個年終歲尾蒙上了一層毛骨悚然的陰森氣。
一個小小的“縣城”兩個月之內,連發(fā)三起滅門慘案,如果說第一起滅門案純屬偶然的話,那么,接二連三的兩起滅門案,除了犯罪嫌疑人在手起刀落那一瞬間的偶發(fā)性外,很顯然,我們如果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去對其進行分析和探究,就不難發(fā)現其中或許潛在的必然性。
幾起命案,除了第一樁命案發(fā)生后,兇手潛逃他鄉(xiāng)外,后面兩起,兇手都能在犯案后,從容不驚地打電話自己報警,留在現場等待警方的到來。也即是說,從第一起滅門慘案兇手的無意識沖動殺人,后兩起已經具有了縱欲式殺人的明顯特點。在手起刀落犯下第一個命案后,瞬間的沖動已經不再是主因。
在研究中我們發(fā)現,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不少驚天兇案,尤其是連環(huán)殺人案,及基本都有共同的特點:在某個“范本”的影響下,殺人已經成為兇手的一種特殊嗜好。在行兇過程中,兇手追求的是殺人的快感和社會的普遍關注度,有些殺手甚至頻頻向警方和媒體發(fā)出挑戰(zhàn)信,而殺人不過只是實現這些目的的手段。
相關新聞
- 2009-12-09大興滅門慘案和卡波特的《冷血》
- 2009-02-18滅門慘案再現淪陷的故鄉(xiāng)
- 2008-03-28從三口之家的滅門案審視現代社會
- 2007-08-27滅門慘劇引發(fā)的社會反思
- 2009-12-15安化殺人縱火案
- 2009-12-1512·12重大殺人縱火案的病理學分析
- 2009-12-08兩萬人簽名聯(lián)?!皻⑷朔浮钡纳羁嚏R鑒
- 2009-11-19青少年殺人案件值得個案研究
- 2009-11-01床,是殺人于無形的“新型武器”
- 2009-10-22法大弒師案:殺人不是醫(yī)治道德的手術刀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