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一位武漢女孩童某向記者報料,揭露電視購物的種種黑幕,期盼善良民眾不要再上當。原來,兩年前,童某前往北京當了“北漂一族”,經好友介紹成為一家電視購物公司的電話推銷員,現在她不想再干,并稱不揭露出購物公司的黑幕,自己內心不安。(9月8日武漢晚報)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此前,關于美容年卡、食品安全、保險提成以及地板銷售等種種黑幕,都是通過業(yè)內人士自己揭開的。為生活所迫,武漢女孩撞入了電視購物行業(yè),靠著損害消費者利益,雖然賺了些昧心錢,但內心總有不安,終于在道德的引導和匡正下,走出泥淖,揭開黑幕。對這種行為,我們無論如何都應當表示敬意和贊賞。
有多少行業(yè),就有多少黑幕。通過“北漂”女孩的全真揭秘,讓我們看到了電視購物行業(yè)的“打折優(yōu)惠”、“無效退款”等等謊言和技倆。眾多的黑幕已經讓人可怕,更可怕的是那些黑幕都是行業(yè)內部人士自己揭開!即使是生產、銷售領域的員工,也不可能在所有與生活相關的問題上都成為專家,而完全建立在誠信基石上的社會還只是一種理想,這便需要有關部門為我們的生活設立一道防護網。然而,當我們的生活安全要頻頻寄托在“內心不安”上時,不禁要問:那些行業(yè)監(jiān)管部門去了哪里?一位普通女孩,面對黑幕,都有一咱內心不安的勇氣和覺悟,而那些負有法定監(jiān)管職責的部門和人員是否會感覺“內心不安”?
長期以來,電視購物亂象紛呈,廣告吹得天花亂墜,24小時的狂轟濫炸,如果消費者定力稍顯不足,便會“頭腦發(fā)熱,口袋落空”。對此,人們有理由責問,廣電部門、廣告管理部門、工商管理部門是否盡到了審核把關職責,消費者被蒙騙損失之后,這些部門是否該負連帶責任?內人士自揭內幕畢竟只是一種偶然現象,就像一個患病的肌體不能指望靠自身產生抗體而痊愈一樣。偶然的“內心不安”根本不足以成為百姓的安全保障。
從權宜的角度來看,武漢女孩的“內心不安”也許能在社會形成漣漪效應,我們也希望有更多行業(yè)黑幕的知情者能“內心不安”,從而讓那些害人的行業(yè)黑幕和秘密早日現形。但是,如果僅限于此,讓自揭黑幕成為常態(tài),反倒令我們“內心不安”。因為,揭開電視購物的黑幕,最關鍵的還是監(jiān)管部門履行職責,聯(lián)合發(fā)力,對那些靠坑蒙拐騙發(fā)家的無良企業(yè),加大治理和打擊力度,才能形成長效機制,使虛假信息無處藏身,還廣告市場一個清凈。(葉傳龍)
(責編:李艷)
- 2009-01-09誰掘下了電視購物陷阱?
- 2009-05-11電視購物忽悠何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