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某電視臺女記者為落戶被騙財騙色的事情傳開后,不少人納悶:怎么這么傻?我反倒覺得,這件事情八成還在于女記者抱有僥幸心理。這是因為一紙北京戶口的誘惑實在太大,足以讓她冒險一試。你想,一旦落戶成功,無論社會保障、買房買車、子女就讀問題都完全不一樣,換了誰都難保不會犯迷糊。
戶籍和各種福利掛鉤是目前國內的普遍現(xiàn)狀。在剛出版的《中國經濟轉型30年》中,該書主編、中國社科院專家蔡昉也指出了這一問題所在。他認為,城市戶口的福利含金量造成了戶籍制度改革的悖論,越是在戶口中附著較多福利內容的地區(qū),戶籍制度改革越難推進。所以,他建議把福利內容從戶籍上剝離掉,或者把福利上的差距縮小到無須借助戶籍即可共享。
這話不無道理。實際上,近些年來經由多次媒體報道和討論,問題所在也已經比較清楚。所以,我更關心的是“怎么做”。比如,采取什么樣的辦法才能把戶籍和福利分開?遺憾的是,還沒看到這本書,不知道專家在這方面有何具體可操作建議。
說白了,戶口無非一張紙。附著在戶口上的社會福利和待遇的種種差別才是實質。就有公安部門人士說,農村戶口和非農戶口“一體化”不過是個技術問題,一個晚上就可以搞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搞定戶口差別后,“身份差別”依然會存在。比如那位女記者,你說她僅僅是為了落戶而已?顯然不是。假如這位女記者現(xiàn)在的戶口所在地不僅提供了一樣好的社會保障,還有額外的“戶口紅利”(比如農地征用補償),給她北京戶口說不定還不要呢。浙江臺州出現(xiàn)過大中專畢業(yè)生紛紛申辦“非轉農”的現(xiàn)象,原因也在這里。
這么來看,我們正在進行的哪里僅是戶籍改革,分明是一場社會福利改革。換句話說,戶籍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快社會福利改革。一旦“社保一體化”步入軌道,戶籍改革的壓力便將大為緩解,乃至消散于無。
在這方面,就那位專家提出的大致思路,無論剝離戶籍附加福利還是縮小城鄉(xiāng)福利差距,更多是在做減法。那什么是做加法呢?就是通過擴大社保覆蓋面,完善和提高城鄉(xiāng)居民(當然也包括外來務工人員)的社保水平。而我以為,在現(xiàn)階段,減法和加法都要做,而且在做加法方面還要下更大的力氣。道理很簡單,把蛋糕做大、人人有份,總比損及既有利益格局要來得容易一些。
當然,這個“既有利益格局”也是有差別的,比如機關單位、事業(yè)單位和企業(yè)的社保水平并不一致,其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這說明,既有利益格局不改變,反過來還會影響把蛋糕做大,阻礙擴大社保覆蓋面的進程。從這個角度看,就不能不承認,實現(xiàn)真正的“社保一體化”(準確地講,應該叫“社保無差別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些年來,一提到戶籍制度,許多人恨不得立即取消之。從道理上講,這當然沒錯。同樣作為一國公民,本來就不該有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區(qū)別。但是說到底,人們質疑的對象并不在一紙身份證明,而是和它捆綁在一起的社會福利和待遇差別。表面上看,女記者是為了戶口而誤入歧途,其實她是為了追求本該平等無差別的身份和社會待遇。所以,我們不僅不應嘲笑她,還不能搞錯了批評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