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周年祭漸行漸近,社會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一年前那場突如其來的大災大難中無數(shù)承載著幸福與美好的愿望被埋沒,時至今日災難帶來的傷痛猶在。然而這回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災區(qū)百姓的笑臉,感受到更多的是堅定樂觀、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獨特的氣質是中華民族在千災百難中歷練而來的,如今災區(qū)百姓又傳承著這種精神克服萬難、勇敢前行。多難興邦,不無道理。
一年前,溫家寶總理在探望北川中學師生時正是題寫的“多難興邦”四個大字,以此激勵災區(qū)群眾堅強發(fā)奮。但是當人們如今再去尋覓總理當初的親筆字跡時卻不現(xiàn)實了。據(jù)內蒙古新聞網(wǎng)報道,溫家寶總理所題 “多難興邦”四個粉筆字已經(jīng)被擦掉。為此一些網(wǎng)友頗感惋惜,但惋惜之余我們必須有更多的思考。字雖擦去,但從照片中“拷貝”出來的“多難興邦”卻放置在每一間教室,讓更多學生時時刻刻看到,最重要的是字留人心,字詮釋的精神長存。
多難興邦,新的北川中學正在崛起。去年在題字時總理說,將來會有一個新的北川中學,它不僅是一種紀念,更是地震災區(qū)人民和全國人民精神的一種象征。如今,通過港澳臺同胞、海內外僑胞的踴躍捐款,已募集近兩億元用于新的北川中學建設,而且建設規(guī)劃圖也已發(fā)布,再過幾天的5月12日將正式動工。在地震中北川中學坍塌了,但華夏兒女是摧不垮的,他們互持互助,他們大愛無疆,他們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敢叫天地換新顏。
多難興邦,新的汶川、新的北川正在崛起。地震使縣城化作堆堆廢墟,但災區(qū)百姓的正如總理所言“昂起倔犟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顆熾熱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來前進”。如今,在中央和其他省市的幫扶和支援下,汶川縣城恢復重建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經(jīng)濟發(fā)展和生活條件到明年就可到達或趕超災前水平;而在地震周年祭當天,北川新縣城也將全面開工建設,六年后這座新縣城將建成中國小城市發(fā)展典范。這些美好前景讓人不無喜色,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劫后余生的災區(qū)百姓們不屈不饒、不拋棄不放棄的抗爭精神以及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堅定行動。
周年祭到來之際,我們看到了汶川地震災區(qū)的重生,雖然新生伴隨著陣痛,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我們相信“多難興邦”這一銘刻在全國人民心中的雋永哲言會激勵一代代四川人、一代代中國人發(fā)憤圖強、自強不息。(周歡)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5-07政府沒有食言,公布四川地震遇難者人數(shù)
- 2009-03-20"汶川答卷"也需商業(yè)化炒作才能被關注?
- 2009-05-08尊重地震博物館的多元價值
- 2009-05-08地震建筑質量是否追責,官員表態(tài)當慎
- 2009-05-08“范跑跑”的眼鏡也算地震“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