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地產第一炮,轟下武漢高房價”,如此高調的降價宣言,竟是精心編造的謊言。昨日,洪山區(qū)工商分局公布今年查處房地產虛假廣告首起案件,這家虛構原價打折的開發(fā)商被處罰30萬元(10月3日《楚天都市報》)。
時下,受市場規(guī)律作用中國房市正值下行周期,在中央數輪調控政策的作用下,中國房價“只漲不落”的神話被打破,不少地區(qū)房價終于耷下高傲的頭顱。8月底,隨著上海萬科帶頭公然祭出“降價大旗”,杭州、寧波和南京等地新樓盤折價銷售開始呈現蔓延之勢。不少發(fā)展商欲趁“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減價促銷。新華財經資信評級部門日前發(fā)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yè)信用報告》指出,中國房地產行業(yè)在超速發(fā)展中積聚了很大的風險,而目前正是風險逐步釋放的過程。新華財經副總裁兼資信評級及研究負責人陳松興博士認為,行業(yè)內普遍出現的降價銷售趨勢在短期內無法明顯緩解全行業(yè)當前所面臨的資金窘境,過去一段時間內整個行業(yè)呈現出的投資過熱跡象及其后續(xù)效果的釋放都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并將在未來進一步收緊開發(fā)商的資金鏈,對于未能及時補充資本的開發(fā)商而言,行業(yè)冬天的最嚴酷的階段可能仍未到來。
設若說經濟有周期房價有漲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guī)律,房市下行周期內奸商基于逐利本性及減出血少割肉計,在促銷幌子上動歪腦筋玩貓膩也是亙古不變顛簸不破的真理級現象??梢詳嘌缘氖?,本案虛構原價打折的開發(fā)商既不可能是第一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由是觀之,虛構原價打折房產商被罰等于是于房市下行節(jié)骨眼上,向正在和潛在的購房戶發(fā)出了一個消費警示信號:哥們,買房不僅要看準房屋質量,還須對促銷“吆喝”質量“多長一雙眼睛”。
應當說,地產商玩“江城地產第一炮,轟下武漢高房價”噱頭,與街頭奸商淡季拋售冷背商品天天喊“最后一天”“清倉大出血”“揮淚大甩賣”伎倆請君入甕如出一轍,類似滑頭不過是傳統雕蟲小技“新瓶裝陳酒”的復制;而不可同日而語的是,前者人們藉以“久病成良醫(yī)”慣性業(yè)已于心理上形成抵御防線和識別火眼,卻其“障眼法”容易在技術上被監(jiān)管部門識破,而由于房價成本確定的天然復雜性,奸商虛構打折被買家識破和監(jiān)管查處則殊為困難。報道稱,本案虛構打折者開發(fā)項目占地面積88畝。2005年11月一期開盤主要銷售1棟寫字樓及128套住宅樓,今年2月底至3月初該公司發(fā)布廣告,其中含有“江城地產第一炮,轟下武漢高房價”、“原價8800元/平方米起,現價6000元/平方米起,數量有限,欲購從速”等內容。其在售住宅樓寫字樓商鋪起價全部下調,降幅高達30%-45%。據此優(yōu)惠幅度,其一套137-188平方米的住宅可優(yōu)惠38萬元至52萬元。隨后,相關人士向工商部門舉報。經洪山工商局執(zhí)法人員調查取證后查明,從2005年一期項目開盤以來,該房產項目從未以8800元及以上的價格銷售,所謂“原價8800元/平方米起”屬于虛構價格。試想,假如地產商虛打過“8800元/平方米”銷售廣告,抑或無“相關人士”舉報,虛構打折房產商可能東窗事發(fā)被查處抑或查處得如是容易嗎?因此依我看,虛構打折房產商被罰30萬等于是在非常時期向監(jiān)管部門發(fā)出預警,提醒監(jiān)管者一廂要作好因應非常監(jiān)管局面的思想認知準備,另廂要作好破解復雜監(jiān)管局面的計策技術準備。
本案當事工商分局負責人認為,該廣告內容含有虛假及誤導社會公眾的內容,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發(fā)布違法廣告,消除影響并給予罰款30萬元的處罰。我以為,這看似一起無有新意不足為奇的普通監(jiān)管個案,似乎其中亦無有多少值得關注的新聞附加值;其實不然,虛構原價打折房產商被罰30萬絕對非同尋常不可小覷。因為設若將個案置于當下中國房市風聲鶴唳風詭云譎的大背景下,則不啻于向亦步亦趨躍躍欲試暗中作祟的地產“李鬼”們發(fā)出了一聲棒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因此在我眼里,虛構原價打折房產商被罰30萬雖屬地區(qū)個案,但其正當其時不容小覷。其向公眾傳遞的一個明確信號是:當下中國房市不僅要關注房價走勢,還要關注消費維權;不僅要關注樓盤降價及降價幅度,還要關注真降假降。無論如何,不能讓奸商“討便宜又賣乖”“沒事偷著樂”。(陳慶貴)
(責編:吳頌潔)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