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生產能力與消費需求脫節(jié)導致經濟危機
www.kejuu.com?2013-11-04 16:25?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社會科學報》10月28日報道,8月28日,美國圣路易斯大學經濟學教授大衛(wèi)·郝華頓在美國《米塞斯日報》刊文,對持續(xù)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進行論述。 在解釋導致這次危機的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原因時,目前經濟學界主要分為兩大陣營。第一陣營認為,央行的利率政策是導致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原因。美聯儲人為降低利率,導致了經濟中的兩個變化。首先是導致美國儲蓄減少,以及隨之而來的消費增長,這被稱之為過度消費。其次,導致資本結構中低層次投資和生產的整體下滑,以及高層次投資和生產的相應增加。 另一陣營的經濟學家則支持“全球儲蓄過?!崩碚?。他們認為,全球經常賬戶盈余,主要是亞洲國家的經常賬戶盈余,是導致西方金融失衡的主要原因。隨著消費者增加消費,而經濟結構又以遠離消費品生產的方式進行調整,進口就不可避免地增加。美國增加了對這些國家產品的進口來滿足國內的消費熱潮,而這些國家凈出口收益卻并未用于國內金融市場的投資。相反,這些資金又流回美國金融市場。亞洲國家流入美國所促成的經濟繁榮是不可持續(xù)的。西方資本市場因此經歷了長期低利率,以及由于信貸擴張而引起的債務增長。 然而,“全球儲蓄過剩”理論的支持者必須解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亞洲國家儲蓄增加的原因,以及他們?yōu)楹我ㄟ^大量資本輸出引起西方經濟不穩(wěn)。要找到滿意的答案,必須著眼于貨幣政策在決定儲蓄率中的作用。另外,西方中央銀行割裂了他們經濟的生產能力與消費者需求之間的聯系,才是導致經濟繁榮無法持續(xù)的根本動因。美國生產能力的喪失是美聯儲長期實施過低利率的惡果。美聯儲通過低利率鼓勵企業(yè)家進行產業(yè)升級,與此同時鼓勵消費者以犧牲儲蓄為代價增加消費,其最終結果就是生產能力與消費需求之間的脫節(jié)。這必然要導致經濟危機。 福建日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3]薩耶赫:“非洲要重返經濟危機前高速發(fā)展軌道”
- [ 10-31]藤井莉娜自立門戶開設事務所 自曝經濟危機
- [ 10-28]法國前高官稱經濟危機下的恐慌導致排外情緒
- [ 10-16]經濟危機后意大利帕爾瑪省移民人數日益減少
- [ 09-16]不走尋常路 旅西女華商“高端路線”破經濟危機
- [ 08-30]經濟危機彌久不散 葡萄牙華人去留面臨四大問題
- [ 08-23]西班牙經濟危機持續(xù)五年 華人經營理念辟新思路
- [ 08-13]受經濟危機影響 去年歐盟關閉5500家銀行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