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銘:文化軟實力是向與量的統(tǒng)一
www.kejuu.com?2012-01-21 11:11? 教育部社科中心原主任?來源:《紅旗文稿》 我來說兩句
文化軟實力之所以具有方向性,是由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決定的。毛澤東說:“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63—664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這一經典論斷是我們認識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及其性質、作用的指南。雖然構成文化的諸多要素并非都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但一定的文化就其總體而言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雖然影響文化的性質及其作用的因素非常復雜,包含各種歷史的和現實的、物質的和精神的、民族的和地域的要素,但總體上看,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都是反映一定的經濟和政治并為它們服務的。文化的性質,歸根到底取決于其經濟基礎的性質,同時受到政治的強烈影響。文化的作用,終究取決于它同一定的經濟、政治之間的關系。以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和一定階段上的歷史總趨勢為尺度來衡量,各種文化軟實力既有大與小、強與弱之分,也有先進與落后、積極與消極之別,對社會發(fā)展分別起著促其前進或拉其倒退的不同作用,從而表現出不同的方向性。 《決定》指出:“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蔽幕猿蔀榫C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之所以成為艱巨的任務,正因為不同國家的文化既有大小、強弱的差異,又有性質、方向的不同。如果各國文化都是向著同一方向起作用的同質的量,那就難以構成競爭,更不會形成交鋒之勢,也不會發(fā)生文化安全問題。 各種文化并非是同質同向的,但并不意味著其性質方向都是根本對立或截然相反的。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由經濟、政治所決定,會出現基本性質、方向相對立的文化,但現實存在的文化是多種多樣的,不只是非此即彼的兩極;其間的關系也是錯綜復雜的,有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相互反對或相互合作,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的關系。各種文化之間的差別和對立也不是僵硬的、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正因為如此,它們才表現為“無數相互交錯的力量”,構成“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各種文化之間的關系,才是在“交流”中既有“交融”,又有“交鋒”。我們必須看到各種文化在性質、方向上的區(qū)別,但不能用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對其作簡單化的劃分和處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4]用傳統(tǒng)文化提升地方文化軟實力
- [ 05-30]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途徑
- [ 12-22]提升縣域文化軟實力
- [ 12-07]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有效途徑
- [ 10-12]提升文化軟實力 推動福建跨越發(fā)展
- [ 12-09]文化軟實力和生活方式
- [ 12-09]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