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思維模式 提高國民素質
www.kejuu.com?2012-01-20 09:32? ?來源: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素質取決于科學理性的思維習慣 新聞出版總署原副署長 王強華 思想界有一個長期被忽略的基本問題,物質決定意識的常識讓我們遺忘了另一個常識:人也是物質。人改造世界的主觀意愿即人的主觀能動性受客觀條件的制約,但是,從改造世界的客觀條件來看,人也是物質,是其他物質條件的主導。因此,人具有雙重屬性:人本身的物質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意識性。和其他客觀物質條件相比,影響社會進步的根本因素是人的因素,而不是體制、文化、自然環(huán)境等別的客觀物質條件,這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受客觀物質條件制約并不矛盾。因此,把人的作用放在推動社會進步的首要地位,和唯物主義的基本哲學觀并不矛盾,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卻驚人的事實。 在相似甚至雷同的客觀環(huán)境中,素質不同的人做事的結果迥然不同。因此,在承認客觀環(huán)境影響的有限性的前提下,要改造好世界,必須先改造好人。那么,如何改造人,如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國民素質?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中國人不比西方人智力差,我們學習知識的能力不比西方人低,但是,我們的理論抽象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跟韓國、日本、以色列這樣的國家相比,差距是明顯的?,F代科學建立后,從經典力學到相對論,從拓撲學、模糊學甚至到元素周期律,絕大部分的公式、定理、定律等抽象理論,都罕有中國人的貢獻;現代工業(yè)的核心技術,我們都是模仿的多,自創(chuàng)的少。這是我們的思維缺陷造成的,體制、文化的影響只是思維模式這個根本因素之外的其他重要因素。 國民素質亟須大幅度提高,我們才有趕超世界的可能;而國民素質是否提高取決于我們每個人是否有科學理性的思維習慣。把國民劣根性所表現出來的錯誤思想歸結為歷史環(huán)境和文化曾是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我們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思維習慣總是把事情的成敗歸咎于客觀環(huán)境而缺少自省,失敗了總是找別人的理由,找環(huán)境的理由,這種陋習讓我們無法實事求是、無法孜孜不倦探索真理。這種思維上的缺陷,嚴重影響審美和文化的健康揚棄,導致國民素質很難大幅度提高。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