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軟件也搞上去”
與全國四大年畫中其他三家的套印相比,綿竹年畫以手繪見長。尹天潤送給李長春的畫,使用了綿竹年畫的傳統繪制技法:起稿、雕版、印刷、勾線、上色。雕一個版,至少耗時15天,木版印刷的要求也很高。一般年畫藝人往往選擇更便捷的絲網印刷方式。尹天潤卻堅守這一傳統技藝,至今已雕刻出十五六個精致的年畫版。
尹天潤還是綿竹眾多年畫藝人中的創(chuàng)作型藝人。他曾為在綿竹抗震救災的解放軍創(chuàng)作年畫《根》、為蘇州援建者創(chuàng)作年畫《魚水情深》。正是對傳統的堅守和對原創(chuàng)的堅持,尹天潤被推舉向李長春同志贈畫、寫信。
“綿竹年畫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廣闊的產業(yè)前景?!崩铋L春在回信中寫道,“希望你們緊緊抓住災后恢復重建這一有利契機,繼承發(fā)揚年畫傳統技藝……”
一席話,讓尹天潤備受鼓舞。
“綿竹年畫發(fā)展的硬件有了,還應大力保護和傳承年畫傳統技藝、發(fā)掘綿竹年畫的文化內涵,把軟件也搞上去。”尹天潤說,綿竹年畫的沿革連縣志也無具體記載,眼下他正在努力發(fā)掘、收集、整理有關綿竹年畫淵源的資料,力爭填補這一空白。
畫了30多年,綿竹年畫南派傳人陳云福始終堅持好的傳統技法,他筆下的年畫人物個個鮮亮、飽滿。陳云福認為,不管怎么市場化,綿竹年畫的優(yōu)秀傳統不能變、特色不能丟,否則既不姓“綿”,也不姓“年”。
讓綿竹年畫走向海內外
“積極創(chuàng)新生產組織方式,堅持走市場化、產業(yè)化和集約化的發(fā)展路子,不斷擴大綿竹年畫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努力做大做強年畫產業(yè),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貢獻力量?!崩铋L春同志的回信,字里行間飽含著對綿竹年畫產業(yè)發(fā)展壯大的殷切期望。年畫村的市場開拓者沒有讓他失望。地震兩年后的今天,這里的年畫產品已經達到100多種,年產量也從數千幅增加到幾萬幅,產品不僅遠銷全國各地,還銷往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年銷售收入達2000萬元左右,從業(yè)人員人均年收入超過萬元。
2004年開設年畫作坊至今,三彩畫坊搬了4次家,終于在年畫村里開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形象店。這個加工、展示平臺給了三姐妹很大的信心,她們決心扎根年畫村,做大做強年畫產業(yè)。指著店內陳設的梳妝鏡、靠墊、衣褲、桌椅、碗盤等年畫產品,三妹賈萍驕傲地宣稱,三彩畫坊已經走上了一條年畫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之路,年銷售額超過百萬元。
年畫村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距三彩畫坊不過百米的四匯齋年畫公司,成立至今僅7個月,已成功地把自家的年畫燈籠掛進了世博會四川館,贏得了八方來客的青睞。老板曾涌很快接到訂單上百萬元。嘗到甜頭的曾涌決定,8月中旬參加世博會四川文化周,全面展示綿竹年畫藝術,面向海內外商家展銷。
“我們就是要抓住一切機會,讓綿竹年畫走出去,走進千家萬戶,在發(fā)展中保護傳承,在創(chuàng)新中做大做強。”對于綿竹年畫的未來,曾涌信心滿懷。
- 2010-07-28李長春:做德藝雙馨、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藝家
- 2010-05-31李長春:充分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勢新挑戰(zhàn)
- 2010-05-17李長春廣東調研 強調加快推進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步伐
- 2010-04-19李長春: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全力投入救災宣傳報道
- 2010-04-16李長春會見土耳其主要媒體負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