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過了三四年,稍微進入了一點研究者的角色,對政黨問題的看法也隨之日益清晰起來。我堅信,政黨活動是有普遍規(guī)律的。完全可以以這種普遍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來構建一套研究政黨的理論體系。世界上已經有不少人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國外、海外學者搞政黨研究的最大問題,是他們往往把眼界局限于西方類型的黨。在他們眼里,只有西方類型的政黨才是本來意義的政黨,蘇共、中共這樣的政黨均屬特例,甚至不能算作是政黨。誠然,后來也有不少學者有意跳出這個框框,客觀上卻始終難以擺脫把西方政黨作為坐標的窠臼。因此,雖然作為研究成果,已經出現了不少論政黨的專著,有些專著迄今為止仍堪稱經典,這些著作概括的卻只是西方政黨的活動規(guī)律,而不是所有政黨的普遍性的活動規(guī)律。毫無疑問,只有不帶偏見地、把各種類型的政黨都放在一起進行研究,才能對政黨活動及其規(guī)律有全面系統的把握。應當有一部這樣的書,這部書就叫《政黨論》。
●政黨研究屬于政治社會學的范疇,這一定位是《政黨論》整體設計的出發(fā)點
說政黨活動有規(guī)律性,指的是政黨政治中不以單個的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在政黨活動背后起作用的邏輯。我們時常能感受到這種邏輯的力量。在一些國家,政黨被放在頂禮膜拜的位置,但事實上,政黨卻和人們的期待相去甚遠,不但未能很好地履行功能,還給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在另一些國家,政黨被看作政客們勾心斗角、爭權奪利的骯臟場所,是政治陰謀、政治權術的代名詞。背著這樣的道德包袱,政黨卻依然能夠熟練地運用政治技術,把民眾調動起來,讓他們懷著像觀看奧林匹克比賽一樣高昂的興趣和熱情,來觀看政黨之間的競爭。政黨政治中這些光怪陸離的現象及其背后冥冥中起作用的東西,正是政黨學要研究的主要對象和內容。
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政黨有兩個基本的特點:第一,它是政治組織,是人們用來控制公共權力的工具;第二,它是社會組織,是人們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的眾多方式中的一個特殊品種。簡言之,政黨既是政治的,也是社會的。如果我們把政黨放到現代社會的架構中,或許這個問題更容易理解一些:公共權力(也即國家或政府)和公民社會構成了現代社會的兩大要素。這兩大要素之間的互動,推動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政黨就是促進這種互動的一種最主要形式。因此,政黨研究屬于政治社會學的范疇。對政黨的這一定位,是《政黨論》整體設計的出發(fā)點。沿著這個思路,全書由三部分構成。在第一部分,我們將分析政黨這種現象的基本點,故以“政黨本論”冠之。從第二部分開始,我們把政黨放回到它實際活動的環(huán)境中,考察它與政治社會各要素互動的情況。在第三部分,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范圍,把政黨放到整個政治系統中去,探討政黨和國家、社會中的諸多元素之間的關系。
- 2010-01-11提升宗旨意識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要目標
- 2010-01-11穩(wěn)妥處理好“六大”關系積極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
- 2010-01-07馬最大華人政黨一月重選渺茫 傳首相被游說插手
- 2010-01-05建設學習型政黨“三部曲”
- 2010-01-05高新民:建設學習型政黨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