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調”干部,顧名思義,就是被從各個單位臨時“借”到上級機關工作的干部。借調干部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發(fā)揮其重要作用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身份尷尬的借調干部最大的憂慮是什么?借調干部借調期滿后將何去何從?為此,人民論壇雜志聯(lián)合人民論壇網(wǎng)、人民網(wǎng)做了“您如何看待借調干部”的問卷調查,共有2643人參與投票,人民論壇記者調查采訪了45名借調干部,有效參與人數(shù)總計2688人。
47%受訪者認為“人少事多”是“罪魁禍首”
在回答“您所知道的借調干部是因為什么原因被借調”這個問題時,47%的受訪者認為是“借調的單位人少事多,需要人手”,25%認為是“為保證某項重大項目或賽事的順利進行”,22%認為原因是“自己的能力強,工作出色”,19%認為“原單位領導或同事排擠”,8%選擇“自己也不清楚原因”,另有20%選擇“其他”。
對此,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的潘進良認為,借調現(xiàn)象的表層原因:“一是借調單位臨時性工作量激增;二是借調單位由于種種原因出現(xiàn)編制緊缺,而現(xiàn)有的工作人員又無法完成既定任務;三是借調單位在一段時間內(nèi)缺少某方面的人才,如網(wǎng)站建設維護、外語翻譯等,而又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通過招考等方式進行補充?!?/p>
某些重大項目或賽事的成功舉辦,也確實凝聚著很多借調干部的辛勞。比如在北京奧組委工作的4000多名工作人員中,有3000多人是從中央和北京市以及其他省市黨政部門或事業(yè)單位選調借調的人員。
“借調現(xiàn)象之所以長期存在,您認為原因是什么?”35%的受訪者選擇“ 因機關編制限制而產(chǎn)生”,30%選擇“因借調決策人員或者被借調人員自身發(fā)展需要等而產(chǎn)生”,26%選擇“因機關人才短缺而產(chǎn)生”,15%選擇“因機關工作增多而產(chǎn)生”,另有19%選擇“其他”。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教授李軍鵬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員編制管理不能適應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的需要。而我國政府行政管理事務缺乏中央專有事務與地方專有事務的劃分,這是造成大量借調干部現(xiàn)象的深層體制原因。
- 2009-11-10汪玉凱:“漂在機關”的借調群體
- 2005-06-07國親之間掀風波 借調不歸者將注銷黨籍
- 2009-11-10干部“夜宿農(nóng)家”千萬別“擾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