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6次訪華凸顯中德特殊關系
www.fjnet.cn?2012-08-31 15:22?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默克爾為了歐洲的命運而來 德國總理默克爾于8月30日至31日對中國進行第六次正式訪問,而且是帶著她的經濟決策團隊本年度第二次來華訪問。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認為,此次默克爾總理的到來,是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正在演變成歐洲銀行業(yè)不良資產攀升所帶來的恐慌性擠兌風險的嚴峻時刻和德國經濟正在面臨著世界經濟陷入長期低迷狀態(tài)所帶來的出口增長受阻的挑戰(zhàn)之中,選擇了自己最大的競爭伙伴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中國的訪問,其經濟意義遠遠超過了其他政治和社會的意義。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大方面:一方面,目前歐債危機向深處惡化的格局非常不利于歐元體系的長久穩(wěn)定,要說服德法債權國的納稅人繼續(xù)投錢去挽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償債能力開始恢復的歐豬五國,難度確實很大。尤其是當債務危機爆發(fā)后利率負擔變得越來越高的時候,債務國內心更失去了開源節(jié)流、割愛“福利”、盡快清債的內在動力,由此引發(fā)的道德風險問題也變得更為突出。作為區(qū)域內最大的債權國之一德國,絕對不能容忍讓自己的資產被這樣吞噬掉。德國也很清楚龐大對外資產的積累恰恰是來自于歐元區(qū)國家的市場規(guī)模效應所致,這幾年更是因禍得福來自于歐元對外競爭力的優(yōu)勢所致,所以,某種意義上說,德國是今天歐元區(qū)最大的得益者,自己脫離歐元區(qū)或者“歐豬五國”走向破產所帶來的歐元解體的局面都是對德國來講最不愿看到的結果。 孫立堅分析說,如何找到維護歐元體系的穩(wěn)定和降低擺脫歐債危機的救市成本這兩個對立目標之間最佳的平衡尺度,是默克爾這兩年最傷腦筋的地方,也是默克爾此次訪華最大的動機之一。如果此次中國能夠和德國簽署更多的關于德國主導的、歐洲這些年來積極推進的低碳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合作和購買的協(xié)議,如果還能讓中方進一步開放中國國內的市場和降低對華投資的門檻條件,默克爾就大功告成。因為德國一直希望歐洲的這一全新的產業(yè)標準能夠在中國巨大的產能和市場推動下,盡早在全球范圍內確立起來,它不僅能夠改變過去歐洲技術受制于“美國標準”的被動局面,而且,由此帶來的歐洲產業(yè)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效果,還會加快后危機時代歐洲經濟率先全面復蘇的步伐,實現(xiàn)德國試圖用新的增長勢頭去填補沒有增長環(huán)境下靠援助也無法填補的債務黑洞這一戰(zhàn)略意圖。 另一方面,對于西班牙債務卷入后造成的苦不堪言的債務壓力問題,作為債權人的德國絕對不愿模仿作為債務國美英所采取的讓自己的央行用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來緩解它們機構、企業(yè)和個人的債務負擔的這種方式,因為這樣做會讓德國人的勤奮和由此帶來的德國的歐元財富積淀付諸東流,所以,游說中國政府購買一些歐洲債券和債務國企業(yè)的控股權,并突出強調歐洲在低碳技術和相關市場領域未來所展示出來的強大國際競爭力,以此讓中國人放心投資――只要度過當前的難關,歐洲就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財富回報,這就是默克爾此次訪華的第二個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默克爾團隊一定會反復跟我們強調現(xiàn)在是最佳的介入時機。對債權國德國而言,從中國那里得到資金援助要比讓“身在德國”的歐洲央行用貨幣化的手段來解決債務危機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這也是今天世人為何指責德國拘泥于“債務國自身努力,債權國適度援助”的單一方式來解決危機以至于讓歐債危機的狀況、解決方式及其時機變得越來越糟糕的原因所在。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31]溫家寶今日將全程陪同默克爾參觀故宮
- [ 08-31]中德“特殊關系”引熱議 豐厚合同令柏林興奮
- [ 08-31]德媒稱默克爾赴溫家寶家鄉(xiāng)參觀是極大外交榮耀
- [ 08-30]吳邦國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升議會合作水平
- [ 08-30]中國將向空客訂購50架A320飛機 約35億美元
- [ 08-30]默克爾將訪天津 德企發(fā)展受關注
- [ 08-30]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聯(lián)合聲明(全文)
- [ 08-30]胡錦濤會見默克爾:維護全球金融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