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明金維 余智驍)八國集團(G8)首腦會議5月26日至27日在法國北部海濱城市多維爾舉行。從會議內容和各方磋商情況看,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八國峰會像是生搬上臺的“獨角戲”,既了無新意,且力不從心。
在為期兩天的峰會中,八國集團領導人重點討論了西亞北非局勢、核安全等問題,經濟議題則相對淡化。對此有媒體指出,經濟議題的“清談會”凸顯八國集團經濟影響力的下降及其應對自身諸多經濟“病癥”的乏力;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則認為,在新興經濟體不斷崛起的國際形勢下商討全球事務,八國集團的機制已經不合時宜。
八國集團成員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羅斯,除俄羅斯外,其他七國均為西方發(fā)達國家。這個“富國俱樂部”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建立以來在國際經濟、政治領域強勢作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和呼聲長期被排除在外。廣泛性、代表性的缺失是八國集團的天生之“弊”,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關系產生了諸多矛盾和困難。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新興市場國家的不斷崛起,八國集團在解決全球性挑戰(zhàn)方面更加力不從心。八國集團曾試圖調整,在峰會期間同時舉行八國集團與發(fā)展中國家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2010年,加拿大干脆將八國集團峰會和二十國集團峰會放在一起同時舉行。但是,面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深刻調整與發(fā)展,八國集團機制存在著難以革除的局限和弊端。
以本次峰會討論利比亞局勢為例,會議上既沒有阿盟、非盟兩個重要地區(qū)性組織的代表,也沒有主要發(fā)展中國家的代表,這種發(fā)達國家“單干”的做法到底效果如何,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shù)。
究其現(xiàn)狀,正如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指出的,“八國集團的狹窄平臺已經無法應對全球事務,二十國集團最近幾年的突出表現(xiàn)折射出八國集團的滑落?!?/p>
輿論普遍認為,二十國集團容納了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在代表性和有效性方面,具有八國集團難以比擬的優(yōu)勢。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和主要新興經濟體現(xiàn)在都同意,將二十國集團打造為國際經濟合作和宏觀經濟政策協(xié)調的最主要平臺。實際上,全球經濟領域的議事權已經從八國集團向二十國集團轉移。
但是,西方發(fā)達國家不會輕易讓八國集團退出歷史舞臺,而且可能繼續(xù)尋求制訂全球政治、安全領域的議事日程,繼續(xù)在全球事務上指手畫腳。從這次八國峰會的議程看,八國集團并無打算放棄舊有的思路和做法,這從最近幾天一些與會領導人對國際問題的強硬表態(tài)可見一斑。
放眼全球,不管是經濟挑戰(zhàn),還是政治挑戰(zhàn),八國集團都很難代表全世界,發(fā)展中國家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谶@一國際現(xiàn)實,八國集團的“獨角戲”往后無論怎么演,都不會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