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首席談判代表埃雷卡特上周宣布,巴方對和談建國已經越來越失望,因此決定尋求單方面建國,并請求聯合國安理會支持。巴方此意向引起各方關注。
實際上,巴領導人此前曾多次宣布建國。最早是1988年11月15日,巴全國委員會在阿爾及爾通過《獨立宣言》,宣布建國,迄今獲137個國家承認,在90多個國家設使館。但巴以未簽和約,巴僅自治而并未有國家實體。巴以和談9年后因暴力沖突升級中斷,2007年底在美國安納波利斯國際和會重啟和談,因加沙戰(zhàn)火而再度中斷。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初上臺后再次重啟巴以和談,因巴內部分裂及停建定居點分歧,至今未成功。
巴方早就有單方面建國的籌備計劃。巴總理法耶茲今年8月25日曾介紹巴方逐步建國家實體的構想,包括兩年左右建機場、鐵路、治安、東耶首都建設等13項措施。
對巴建國曾出現許多方案。哈馬斯等強硬派曾提出“零國方案”,即終極目標是建立包括以巴和阿拉伯世界的大伊斯蘭帝國。巴勒斯坦首席談判代表埃雷卡特本月初還提出不少巴人士支持的“一國方案”,即面臨和談僵局,巴方干脆放棄和談、建國,承認以色列為當地唯一國家,要求穆斯林、猶太人與基督徒在一國內平等相處。這將使以色列不再是猶太人國家,猶太人將成少數民族。以色列右翼則提出“三國方案”,即回到1967年戰(zhàn)爭前狀態(tài),由埃及接管加沙,西岸并入約旦。還有左翼學者提出“四國方案”,即以、巴、埃及、約旦互換土地,加沙向埃及西奈半島擴大,以色列方用南部荒地交換西岸定居點給埃及,既解決小小加沙150萬居民的人口危機,也解決定居點問題,還為約旦開辟經埃及到地中海的通道。
當前最現實的“二國方案”,源于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的181號分治決議,規(guī)定建猶太國和阿拉伯國,面積各為1.52萬和1.15萬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國際托管。巴以和談1993年9月簽奧斯陸協議,迄今巴控區(qū)約2500平方公里。2003年6月啟動中東和平路線圖,規(guī)定按1967年戰(zhàn)爭前邊界建巴國,面積6千多平方公里。以總理內塔尼亞胡6月首次表示支持巴建國,但它不能擁有軍隊、不能控制領空。這實際上是“一國半方案”。
阿巴斯2005年上臺后,巴以關系明顯改善。但哈馬斯2006年控制加沙后,巴內部分歧激化,巴以和談僵持。加上以右翼政府立場強硬,阿巴斯內憂外患,本月初曾經表示要引退。人們大都認為,這和巴單邊建國及“一國方案”一樣,均為巴無奈的施壓之舉。
以總理強硬回應稱,巴單邊建國將破壞雙方協議,以方也將采取單邊措施。他同時表示,若重啟和談,以方讓步將“令世界驚訝”。埃雷卡特16日稱,巴尋求聯合國支持建國并非單方面建國,而是推動國際社會支持“兩國方案”。這再次表明,巴單方面建國不現實。和談是化解巴以沖突唯一途徑,雙方簽和約巴才能真正獨立建國,和平共存。
- 2008-12-29巴以沖突呼喚新的阿拉法特和拉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