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草案為基礎
據(jù)分析,安理會最終選擇以“主席聲明”形式回應朝鮮發(fā)射,是美國和日本放棄堅持出臺決議的結果。日本原先爭取通過新決議,但因同一陣營的美國顧慮到持反對意見的中國,轉而傾向于主席聲明,因此日本也跟著表示接受。日本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高須幸雄解釋道:“(聲明草案)滿足了日本的要求所以同意了。”
聲明草案共1頁8項,除了要求朝鮮停止再次發(fā)射外,還敦促其“徹底遵守”1718號決議,并早日重啟朝核六方會談。草案還要求安理會制裁委員會指定核與導彈問題相關團體,以便凍結其資產。但草案中只使用“4月5日的發(fā)射”,并未有“導彈”字樣出現(xiàn)。
在此之前,高須幸雄當天同5個常任理事國的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舉行磋商,表示放棄新決議,接受主席聲明。隨后,六國以中國提出的聲明草案為基礎作了措辭上的調整,并最終達成共識。除日本外的非常任理事國雖還需本國政府的最后確認,但預計不會對文本提出大幅調整的要求。
日本被美國拋棄?
各國之所以能達成妥協(xié),與11日中日韓領導人曼谷會面有很大關系。日本政府原本主張通過安理會新決議,強化對朝鮮的制裁。當天,麻生在會談后表示,對原先要求的決議“太拘泥不好”。他還指出,“希望迅速發(fā)出全體一致的訊息。如果延緩,將會傳出錯誤的訊息”,對正在協(xié)調的主席聲明草案表示,“日中對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接近”。中日韓三國首腦還就加快確定聲明案文達成一致。
而在安理會磋商結束后,日本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高須幸雄懊惱地說:“我們直到11日早上都主張通過新決議?!痹谌毡镜膱猿窒拢暶鞑莅钢屑尤肓恕白l責”、“違反(決議)”等以往罕見的強烈措辭,因此也有聯(lián)合國外交人士認為“日本這是舍名求實”。
但日本媒體還不滿足,有評論說:“雖說如此,對成員國具有約束力的決議和僅僅是官方文件的主席聲明所代表的意義相去甚遠。有關主席聲明的實效性也令人有所質疑?!?/p>
日本媒體認為,“失敗”的最大原因在于日本作為依靠的美國轉變了方針。美國雖最初支持通過新決議,但在中國的反對下,擔心給六方會談帶來不利影響,最終妥協(xié)轉而支持主席聲明,這導致日本孤立無援,最后不得不放棄新決議。
- 2009-04-12安理會就朝鮮發(fā)射行動主席聲明草案達成一致
- 2009-04-10日本決定延長對朝鮮的經濟制裁
- 2009-04-10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決定修憲 金正日出席
- 2009-04-09日本自衛(wèi)隊就誤報朝鮮發(fā)射導彈道歉
- 2009-04-09金正日再次當選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圖)
- 2009-04-09討論朝鮮火箭議題的安理會會議第四天仍無進展
- 2009-04-09韓媒稱朝鮮米格-21在火箭發(fā)射前一天墜毀
- 2009-04-09朝鮮指責日本尋找其火箭殘片是軍事挑釁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