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真熱鬧。
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p>
“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
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p>
這是老舍先生筆下的春節(jié)
1959年,在北京市郊,人們在春節(jié)前夕一起包餃子。新華社記者 王辰增 攝
1953年春節(jié),天津市民王德鑄(左一)一家人吃團圓飯。新華社記者 盛果 攝
20世紀60年代初,遼寧鞍鋼老工人于德舉一家在吃年夜飯。為過年準備一頓豐盛的飯菜是當時人們頗費腦筋的事。新華社記者 苗明 攝
1980年,福建泉州歸僑陳素珍教她的小兒子在年糕上點紅。春節(jié)時蒸年糕是福建僑鄉(xiāng)的習俗,象征在新的一年里生產和生活要步步高。新華社記者 鄭震孫 攝
1981年,內蒙古呼倫貝爾牧民正在高高興興包餃子過春節(jié)。新華社記者 白斯古郎 攝
年夜飯
中國人過年最隆重的儀式之一
記錄著時光流轉
印刻著時代變遷
1999年2月9日,上海一處美食城高掛年夜飯“客滿”牌,該店1500桌年夜飯全部預訂一空。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2002年2月2日,上海市民在位于南京西路休閑街區(qū)的 “年夜飯一條街 ”上選擇、預訂年夜飯。新華社記者 張明 攝
除夕的年夜飯
是所有人一年的期盼
這一餐不再是對樸素日常的犒賞
吃的是團圓幸福
品的是年味記憶
享的是闔家安康
這是一戶山西人家里包的餃子,配山西老陳醋加蒜瓣就是年夜飯必備的美味(2014年1月29日攝)。過年時,不少家庭有將硬幣、紅棗、花生等包到餃子餡里的習俗,吃到這樣餃子的幸運兒被認為來年會交好運、發(fā)大財、事事順意。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這是天津市一戶人家年夜飯上部分菜肴的拼版照片(2014年1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2000年2月4日,天津開往廣州的一輛列車上一片歡歌笑語。列車工作人員不僅為旅客準備了熱氣騰騰的餃子,還精心編排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jié)目。 新華社發(fā)(高山水 攝)
2011年2月2日,浙江諸暨一家公司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招待800多名沒有回家過年的員工及其家屬,歡聚一堂共迎新年。新華社發(fā)(郭斌 攝)
2013年2月9日,在福州市一家兒童福利院,孩子們與工作人員、教師一起吃年夜飯。為了讓孩子們過個開心的除夕,福利院早已安排好了過節(jié)的各項活動,吃年夜飯、看春晚,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快快樂樂的新春佳節(jié)。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2014年1月30日農歷除夕,為確保工程按計劃順利完工,中鐵隧道集團承建的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東干渠第五標段仍在施工,工人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吃了頓特殊的年夜飯。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
2016年2月7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家福利院里,83位老人與25名護理員共享豐盛的年夜飯,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2021年2月11日,在天津市公安局紅橋分局芥園派出所,堅守崗位的值班民警共享年夜飯。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萬家燈火 歡聚一堂
過去一年中
無論日子過得如何
與親朋團聚
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年夜飯
這便是最幸福的時光
2023年1月21日,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一戶居民在家里吃年夜飯。新華社發(fā)(趙永章 攝)
2024年2月9日,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新安鎮(zhèn)社工組織空巢老人一起吃愛心年夜飯。新華社發(fā)(呂華 攝)
2025年1月22日,快遞員和家屬在“年夜飯”活動上碰杯。當日,200余名大部分來自外地的快遞員及家屬受邀參加一場“年夜飯”活動,提前在異鄉(xiāng)感受春節(jié)團聚的溫暖。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走吧!
一起吃年夜飯去!
制作:徐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