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所謂“言論自由”洗刷不了《華爾街日報》的道德污點
2020-03-16 14:35:5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雅蘭幾天前,一位59歲亞裔男子在紐約曼哈頓上東區(qū)遭到一名年輕人辱罵襲擊。年輕人叫嚷著“新冠病毒”,喝斥亞裔男子回到老家去。 更早前,一位44歲泰裔美國女性在洛杉磯地鐵遭到一位男性乘客的辱罵,而這名男子罵人的由頭就是新冠病毒。 …… 長期以來,種族主義幽靈在美國社會時隱時現(xiàn)。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成為一些人放出種族主義幽靈作祟的借口。比如,《華爾街日報》日前刊發(fā)一篇標題為《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評論文章,公然煽動種族歧視,既違背客觀事實又違反職業(yè)道德。這不僅是對中國人為疫情防控所作巨大犧牲的侮辱詆毀,更是對其他民族傷痛記憶的冷血消費,已經(jīng)突破人類良知的底線,遭到國際社會普遍譴責。 △《華爾街日報》歧視性標題 截圖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種族研究的教授凱瑟琳·喬伊指出,《華爾街日報》的觀點是“極其有害和錯誤的”,她認為“主流媒體發(fā)表這樣的觀點,將會引發(fā)更多的恐懼和焦慮,以及對世界各地的華人和其他亞洲人的敵對情緒?!薄度A爾街日報》的53名員工近日聯(lián)名發(fā)郵件給該報管理層,要求修改相關(guān)評論標題,并向被冒犯者道歉。數(shù)十萬華人發(fā)起白宮請愿活動呼吁《華爾街日報》道歉。 然而,面對中方多次嚴正交涉,面對國際社會普遍譴責,《華爾街日報》無動于衷,反而以所謂新聞報道與評論分離、編輯獨立等為借口,拒絕糾正錯誤。該文作者米德所在的巴德學院院方也回應稱“學校尊重媒體言論自由”。在中方依法依規(guī)吊銷《華爾街日報》三名駐華記者記者證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打著“言論自由”旗號來為《華爾街日報》開脫。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社會有一部分人不愿意,也沒有勇氣正視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種族主義逆流。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在疫情之下,美國境內(nèi)會頻繁發(fā)生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襲擊事件了。在刻意操弄下,美方所謂的“言論自由”已經(jīng)成為種族主義的遮羞布。 同時,這進一步暴露出美方所謂“言論自由”的虛偽與雙標。這個被美國一些人掛在嘴邊的口號,實際是他們實施雙重標準、打壓異己的政治工具。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今年1月,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記者瑪麗·路易斯·凱利采訪時,蓬佩奧對有關(guān)烏克蘭問題的提問很不滿。NPR網(wǎng)站的消息顯示,“采訪中斷后,凱利被叫到蓬佩奧的私人會客室,并遭到后者大罵。”幾天之后,蓬佩奧就將一名NPR記者從即將隨他出訪的記者名單中刪除。對此,NPR和美國國務院記者協(xié)會一致譴責,認為蓬佩奧是在報復NPR。請問,蓬佩奧先生一直標榜的“言論自由”去哪兒了? 再往前看,2019年7月,在一場白宮玫瑰園記者會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評論員布萊恩·卡雷姆因大聲要求提問,之后與美國領(lǐng)導人副助理發(fā)生肢體沖突,被暫停白宮記者證;2018年11月,CNN記者吉姆·阿科斯塔因接連提問尖銳問題,與美國領(lǐng)導人發(fā)生爭執(zhí),被吊銷白宮記者證;2018年7月,CNN記者科林斯因向美國領(lǐng)導人連續(xù)提出“敏感問題”,被禁止參加美國領(lǐng)導人和與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白宮玫瑰園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的活動…… 可見,美國一些政客所標榜的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的“言論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把哉撟杂伞笔聦嵣嫌伤麄儼凑兆约旱暮脨簛砼卸ǎ彩欠纤麄冃囊夂屠娴?,就是“言論自由”,反之就進行抨擊與打壓。 正是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華爾街日報》表現(xiàn)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傲慢與偏見。該報管理層以“鴕鳥心態(tài)”敷衍、搪塞問題,對外界的譴責與員工的道歉要求充耳不聞,企圖以拖了事。 但是,對于任何一個社會,種族主義歧視都是“毒藥”;對于任何一家媒體,借“言論自由”之名干違背道德良知的事,都只會砸了招牌、自毀前程。截至3月15日,那篇充滿種族歧視色彩的評論標題仍一字未改地掛在《華爾街日報》官網(wǎng)上,成為這張百年老報洗刷不掉的道德污點與歷史恥辱。(國際銳評評論員) |